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沈太守封笔之后要回京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琨郡。虽然只相处了半年, 可琨郡的百姓们已经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这位太守大人的不一般。且不说他手段如何, 只他家公子愿意放下身段陪着农人们一块儿劳作, 就让百姓们心中感激不已。更不要说今年琨郡丰收,太守大人不但没有提高他们的赋税,各县反而还降了不少。又有行商前来收购粮食,开的价格比本地米商高了三成,让大伙儿很是赚了些银钱好处。     面对百姓们的感激,沈太守只是笑一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稻黍。安侯牧守一方,就该为一方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你们能够信任我, 协同我一块儿将琨郡治理的更好,合该我谢谢大伙儿才对。”     这话说的敞亮, 在场的百姓们轰然叫好,顺便也就定下了琨郡的三年发展计划。听着沈大老爷给大家描绘的宏图, 大伙儿无不欢欣鼓舞。而后头坐着的楚大郎和武长安亦咋舌:“他这计划可真够庞大的啊。”     虽然庞大, 但是并不难实现。武长安在心中记下一笔,准备回京后向圣人报告。之前圣人派他来时便说:“沈安侯是人中龙凤,只有他不愿做的,没有他做不到的。你随他去后要多看多想, 若是能得他五分真传, 以后至少也是一方大员, 说不得还能入主中枢。”     他是圣人悉心培养的心腹, 却从未听圣人如此赞许过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三位相爷, 圣人也多有不满嘲讽,唯有对这沈侯爷,圣人只有满满的推崇惋惜。     不仅仅是圣人如此,还有林内侍,陈侍中,甚至平日里并不多言语,仿佛透明人一般的中书令、英国公狄彦狄大人,也在不经意间表现出了对沈安侯的袒护和偏爱。武长安虽然牢记陛下的谕令,可心中却越发好奇,十分想知道这样一位京中著名的浪子狂生,放在官场上能有什么作为。     而如今,他看到了。干脆利落的拔出琨郡的世家赵氏,步步为营的将郡内事务都摸得透彻,不仅军民臣服,连唯利是图的商人也不得不按照他的要求行事,不过是短短半年时间,琨郡就已经彻底变了样。     他本以为沈侯爷是个之上谈兵的狂生,却不料他长于庶务,对农事和商业都心里有数儿,甚至比农人商人更明白几分。他以为沈侯爷心思纯善一心为民,可看他用手段计谋算计人心,便是比不上朝中那些老狐狸,但镇守一方绝对是够了。而更让他心惊的是沈侯爷随口说出的选拔考试——身为圣人班底的武长安当然知道圣人有意将科举从察举制中单列出来,作为学子进阶官员的一道关卡,可如今看来,只怕这事儿和沈安侯同样脱不开关系。不然为何圣人都没彻底想明白定下来的事儿,他已经连细节章程都清清楚楚的写出来了呢?     专业人做专业事,这话说的轻巧,要做起来却万分困难。可沈安侯就是办到了——不同的考试题目,不同的评阅考官,不需要那些小吏们什么都知道,只要他们能够分工合作就是圆满。     虽然其中肯定还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可从无到有从来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有了沈安侯的先例在此,圣人的科举制也能有了参照标准。若是琨郡因此得以腾飞,只怕圣人承受的压力也会小上许多。     他以为这些已经是沈侯爷的极限,可听着前堂沈安侯慷慨激昂的话语,他才知道一切仅仅是个开始。他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未来的三年里,他们绝对会忙的飞起。可无论是堂下的百姓,还是坐在里间的他们,只觉得心中激荡,恨不得立刻便操起家伙干起来。     和武长安一样儿激动的还有楚大郎,他们两人不知不觉的便站了起来,一个劲儿的往前头凑,恨不得和百姓们一块儿看沈大人意气风发的身影。秦江沈淞早听沈汀透露过不少,倒是显得有几分淡定,还在笑道:“你们现在听着开心,等明年回来一桩接一桩的事儿做起来,我看咱们得抱着一块儿哭。”     被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