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家老一辈的人信佛, 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去附近的庙里上香。
说是庙, 去上香的人也只有附近的一些村民而已, 每个村子都有这种小庙, 没有什么大的香火, 却也是一方民众虔诚的寄托。
农历七月初一是个不错的日子, 温度不高不低, 天气不阴不晴, 恰好楼家奶奶心情好, 于是带着楼淮和陈颜洛去庙里上香, 顺便攒点功德。
尽管奶奶并不太喜欢楼淮,但到底还是自家人, 自家的香火传承,终究还是不能随随便便丢在一边的。
很快到了庙外面, 奶奶特意叮嘱陈颜洛:“不要拍照,这样不好。”
具体怎么个不好法, 奶奶死活就是不肯说。
陈颜洛“哦”了一声,悻悻把本来要发朋友圈的手机放了回去, 脸上依然是浅浅的笑容。
看了看寺庙明黄色的外墙,楼淮慢慢走了进去。
也不知道都二十一世纪了,还有没有几个真正的和尚。
看见他们三人走过来, 寺庙的主持亲自过来迎客,转头吩咐小和尚倒茶, 百般殷勤地请他们坐下。
奶奶在一张红木椅子上坐了, 又邀主持对面坐下, 接过小和尚奉上的茶,浅浅啜了一口,点了点头。
空气中满满是香烟的味道,闻久了居然也觉得好闻起来。
整座屋宇都被缭绕的香烟笼罩,缥缥缈缈,如同云雾仙境中的宝殿,令人顿感几分庄重。
“这茶女施主喝着还习惯吗?”主持讲话轻慢,开口前先躬身打一个问讯,双手合十。
奶奶先也欠身施了个礼,这才又坐下,款款道:“尚可,不知用的是什么水,还算清醇?”
主持微笑起来,道:“女施主有所不知,寺内去年新移栽了一株梅花,小僧便收集了一瓮梅花上的雪,一直不敢启封,听闻女施主来,这才启封的。”
奶奶的脸上也露出一个微笑,缓声道:“有劳大师费心。”
楼家自从搬过来后,每月都会来上香,每年也会捐不少的香火,如果有功德碑,那楼家肯定排第一。再加上主持对茶也有几分研究,楼家每年供应这庙许多茶叶,要想主持态度不好那是不可能的。
奶奶和主持说话的时候,楼淮和陈颜洛两个小辈自然没有插话的份,坐在下首的椅子上,对着满桌精致的茶点安安静静地喝茶。
小和尚站在他们一旁陪客,也不说话,只是安安静静地站着,气氛一时间有些肃穆。
好在都是大家出来的孩子,又都是从小喝茶喝到大的,这种安静的氛围恰好遂了楼淮的心。
楼淮便把心思都放在了品茶上面,整个口腔都浸润在茶水的醇厚中。
泡茶之道,茶好,水好,壶好,技术好,心态也要好,种种加起来,才会是臻于完美的茶水。
此中,茶和水是关键。
楼淮细细品着那梅间雪泡的茶,嘴角露出了淡淡的微笑,鼻尖嗅着茶香和香火混合起来的奇异气息,耳边是有节奏的木鱼声,心中澄澈透亮,恍惚间身入一个玄妙的地界,无我无他。
而陈颜洛虽然也在规规矩矩地喝茶,手里拿的还是他们家的茶器,但却始终神思恍惚,眼神虚虚地看着对面,似乎在看那个小和尚,又似乎没看他,不知道在想什么。
楼淮顺着陈颜洛的眼神看过去,小和尚安详而地站在那里,面上不卑不亢,没有喜怒之色,双手合十,竟有几分大师的样子。
奶奶也正好看过去,低声问了几句什么,便听主持介绍道:“这是我故人之子,从小身体弱,后来生了一场大病,每天来佛前烧香许愿,侥幸死里逃生,反倒把功名利禄看得淡了,索性去年出了家。”
主持又招手叫小和尚过来,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