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次)。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传统手工艺品:风筝、空竹、文玩珠串、核桃、风车、草编等等,让人想起久远的技艺,感受历史的沧桑……
各种民间小吃品类繁多,羊肉串、杂碎汤、灌肠、豆桨、糖葫芦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吃不到的。
还有很多民间杂艺表演,说书的,变戏法儿的,演杂技的,踩高跷的,吹糖人的,捏面塑的,让人目不瑕接……
此时,如果木婉婷在场,一定会大呼过瘾,省城的繁华,真让人赞叹。
忽然,木子风听到了几句奇怪的话,应该不是华夏语。
在西南这种地方,大多数人说的都是方言,而各地方言木子风基本上都会上几句。
而这种话,他确定不是这一带的方言。
木子风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戴眼镜的年轻老师模样的人,带着几个学生打扮的人在相互对话。
那名戴眼镜的人三十岁左右,目光炯炯,剃着短发,显得十分精神。
他身着灰色袍褂,虽然打了不少补丁,还洗得泛白,却非常整洁。
此时,他正在激情扬溢地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叽哩哇啦的,听着有些别扭。
但那些学生一样的人,倒是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和他对讲几句,引来笑声一片……
到了后来,木子风才了解到,这种场景是在互相学习和交流外语。
现在的翠湖附近,仍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类似于有些城市的“英语角”。
那群师生,正在说的话不是英语。
“楚老师,为什么我们要学倭国的语言?”
“是啊,他们不是侵略者吗?为什么我们还要讲他们的话?”
……
那群同学趁着休息的时候,七嘴八舌地问那名长衫老师。
“同学们,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可能未来会走上保家卫国的道路,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很可能哪一天大家就会用得上……”老师意气风发地说到。
听到那老师姓楚,木子风心头一动,他要找的人正是楚老师,难道这位就是?
他又一想,应该不会那么年轻,赵善初认识的人,至少也应该是四五十岁的样子吧,一定是拿着戒尺,满口之乎者也……
那是木子风对于“老师”的印象。
正说着,有一队人耀武扬威地走了过来。
那些人都拿着警棍,穿着不伦不类的制服,原来是一队伪警。
“都在这里整哪样(春城方言,指“干什么”)?走了,不许在这儿聚会!”有一个满脸麻子的人指着那名楚老师嚷道。
“我们在这里交流学习,现在国难当头,我们也要发一份光,尽一份力,碍着谁了吗?”
那名年轻老师不卑不亢,义正言辞地说到。
“楚云天,你不要在这儿宣传救国那一套,再不走我可不客气了!”麻子脸歪头斜眼,一看就是飞扬跋扈惯了。
一听那人叫出“楚云天”这个名字,木子风才知道,这位年轻的老师,应该就是自己想找的人!
自己的怀里,还揣着赵善初给他的信。
“国门闻犬吠,风雨华夏人。同学们,我们走,回联大继续交流!”楚老师不想被这些人败了兴致。
“嗨,队长,这小子骂你是狗!”有个懂点学问的小狗腿子听出来了。
“姓楚的,给脸不要脸,还敢骂人,给我带走!”麻子脸喊了一句。
一群伪警把楚老师围了起来……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