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传奇一三五加曹操汉中撤军
宕渠之战,在三国历史上是十分重要的一战,这一战,意味着刘备集团对曹操集团战略大进攻的开始。
同时,也意味着曹操集团战略保守与后退的开始。
我们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当时张郃与夏侯渊的想法是正确的。
如果按照张郃与夏侯渊的主张,阳平关出兵在宕渠与张飞军决战,战胜张飞军,并且重新收复三巴,则刘备集团的cd平原,将面临曹操集团的重大威胁,甚至有完全丧失益州的危险。
诸葛亮进川,只知道四川平原周围都是险峻的大山,只知道“固其险阻”,却完全不了解益州本地官员都知道的常识,“没有汉中与三巴,就没有益州”的道理。所以诸葛亮在对曹操的军事斗争此时并不上心,只是一味抓紧安排自己的官员,“内修政理”为自己在刘备之后的大权独揽做准备。
其实三巴直面cd平原,虽然都是大山,但是有一句俗话:人到山前必有路。几千年来,住在山区的人们,走出了多如牛毛的小路。在曹操占据三巴的情况下,而且在军事力量上据有绝对优势,那么刘备集团的cd平原是防不胜防的。益州最终将会被曹操攻破拿下。
而曹操因为有强烈的后顾之忧,所以没有出兵进攻刘备集团。曹操错失了当时占领汉中之后立即进攻益州的良机。而现在,更由于后顾之忧,而放弃三巴。所以曹操连续错失良机,他以后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到了满盘皆输的边缘。
朋友们或许想知道,曹操的后顾之忧是什么?请朋友们继续看下去,就会知道曹操的后顾之忧是什么。我们这时可以看到曹操的后顾之忧会越来越强烈,在关羽发动襄樊大战时,曹操的后顾之忧达到极点。这也是为什么说武圣关羽在襄樊大战时,他的武功武德发扬到最高境界的原因。
正真的历史决不是人们经常说的“关羽大意失荆州”。
失荆州的根本原因是诸葛亮为了在刘备之后大权独揽,而使出的权谋。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文学巨著。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是从三国演义这本书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的。
但是三国演义在这一段三国时期最关键的历史时期的描写,是与史书三国志的真实历史记载完全不同的。
我们将完全忠实地按照三国志历史记载来叙述这一段三国时期最关键的历史。
张郃,蔡副官,以及随行的十余将士,在宕渠之战大败之后,只能向北逃生。
宕渠离南郑六百里,在宕渠的正北方向。张郃他们认准了北方,翻山越岭,不断地向当地人问路,终于在十天之后,回到南郑。
张郃以及随行的曹军将士,他们衣裳褴褛,精疲力尽,出现在南郑。
张郃以及随行的曹军将士,他们看到南郑一片人叫马嘶,显然将要有重大军事行动。
蔡副官说道:“荡寇将军,看来,我们夜袭张飞是早了。如果我们等到我们的大部队去宕渠,包围了张飞军,再来夜袭张飞军营,就是大功一件。”
张郃怔怔地看着曹军大部队的集结,无奈的摇摇头。
张郃一眼看到夏侯惇正在指挥人马的调动,连忙带着十余人将士来到夏侯惇面前。
张郃满脸羞愧,对夏侯惇拱手说道:“张郃参见前将军。”
夏侯惇看到张郃的狼狈样,又是震惊,又是生气,对张郃没好声气地说道:“前面就是丞相大王,还不快快见过!”
张郃随夏侯惇来到曹操面前,俯首低声说道:“败将张郃,参见丞相大王。”
曹操见到张郃的狼狈样,也很吃惊,连忙对张郃问道:“荡寇将军,为何落得这般模样?”
张郃羞愧地说道:“张郃没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