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月份正是播种的时节,要抓紧时间把那些种子播种好,等到秋收必定能有个大收获。

    “试验田”的地址已经选好,现在要准备的就是器械和肥料。早在大月氏的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排泄物应该集中定点处置了,毕竟谁也不愿意天天闻着臭味吃饭睡觉,所以都会选在里山洞稍远一点的大树下面挖个坑当做茅房,所以肥料都是现成的。虽然没有经过堆肥什么的处理,但是到时候掺入大量的草木灰也是上好的底肥。

    唯一不好弄的就是耕地用的农具。

    在没有金属的远古时代,做农具只能用木头、石头。不容易制作,而且耕地的效率也是不高。

    “哎……要是有铁矿发现就好了,铜矿也好啊。好多铜矿同时伴生锡矿,只要能找到这两样,青铜时代就会来临了。到时候耕犁,锄头,镰刀,耧耙……都不是问题了。”陆鸿暗自嘀咕,“也没办法,在没有金属的时候人家不也种地么?!累点慢点,只要能种出粮食养活部族,啥不能解决啊!先用石木做耕犁,这种木头跟石头似的这么硬,虽然不是金属器物但是将就将就用,把这些种子种好在去想更好的农具!”

    说干就干,等大家吃了早饭,照例找到“山水组合”,让他们去林子里砍伐手臂粗的石木,要一人高的、半人高的和小腿高的各三条,在砍几段一半粗细的树枝,所有东西弄齐了再带到昨天计划做“试验田”的平原那里。陆鸿自己去寻找适合做犁头的石材去了。

    大大小小找了五六块,这些石块大体是扁平的三角体,陆鸿小心的用细长的菱形石片慢慢的钻出孔洞,又用稍大点的钻头继续沿着向犁尖的方向将孔洞扩大,直至估计能放下山和水采集的木头那样粗细时,才能算送一口气。下一步将做好的犁头犁尖部位打磨的更尖锐,这时的犁头就算大功告成了。

    等最后做完这几块石头,得到了三个成品,其他在加工过程中弄坏了。

    稍事休息的陆鸿拿着石犁石刀绳索等物先行赶去山脚平原。

    等到了地方,陆鸿先在临近大河处规划了一块长一百步宽五十步的地方,这片后世八亩左右的平整土地,即将成为种植谷子的第一片“试验田”。“试验田”和做陶器的陆鸿一边规划一边用石刀木棍等围着它的四周清理出一道隔离线,防止火势蔓延开来引燃树林。将清理出来的干草抛到“试验田”里,再用火石引燃了田里的干草,这样既能出去表面的茎叶,同时燃烧产生的高温又能烧死刚钻出土的小草嫩芽,甚至一部分埋藏较浅的草种子都将失去活性不能再生长发芽。经过火烧的土地一定程度上变得松软,燃烧后的草木灰还增加了土地肥力。

    恰在这时,“山水组合”每人扛着几根木头跑了过来。

    陆鸿又吩咐他们将粪肥活好了大量的草木灰用藤筐运过来均匀的撒在这片试验田里。

    就坐在“田间地头”,三人拿着木棍细细的打磨起来,等把表皮都打磨光滑,又对照着犁头的孔洞削切好半人高的那只木棍,这条木棍是用来做犁捎的,将木棍从细的那头穿过犁头中的孔洞,粗的那头要能留出一小截控制犁头不脱落,在犁头的稍上方位置凿一个孔洞,将小腿高的木棍斜斜穿入,另一头固定在最长的那支木棍上,这支最长的木棍用来做犁辕,犁辕的一头连接在最开始那支犁捎上。这样中间部位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三个点都用绳索牢牢固定,一架简易的直辕犁就完成了。

    用这样的犁就能达到松土的目的了,如果想要做到翻土,还需要加一个弧形的石板或者木板做犁壁,这样犁头将土松起来的时候犁壁顺着弧形方向将土翻到一边。

    木板并不难找,林子里有好多倾倒的大树,干裂的树干很容易形成板材,劈一段拿回来再用石刀慢慢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