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就那样跟随着人群在不同的景点走窜,平复两人几日来的焦虑。她俩避开了玄天真武大殿,这不是说把合口的吃食留在最后的心态,是还不想太早钻进了结心事的境地,只想真正的放松一下,像诸多的旅行者一样。
人群稀稀落落的时候冯立萱和郑文慧走进了真武大殿的门,香烟缭绕,整个大殿的院子都仿佛被烟尘笼罩,虽营造了飘渺的脱尘感,但不同烟质的味道很是考验味觉。驳杂,凌乱,倒是似乎跟道教圣地充塞着铜臭味的状况雷同。万物同理呀,连味觉都在反感。
她俩先是奉了两千香火钱,提出了见住持的要求。被拒。
“二位善信士,住持不见外客。还请二位下山吧。”听着客气的话真有职场寒暄应酬的味道,专业的职业的就是不一样。可没有在滴谷寺那声美女舒服。所谓圣地的普遍现象她俩也没有愤慨的必要,只是在计算见住持的代价是多少。看着侧面桌子上的pos机,真有心过去拽着那个道士问问可不可以刷卡见住持。
对于滴谷寺有点高人做派的圆真没办法,但对于明显被铜臭弥漫的玄天真武大殿还真不发怵。郑文慧待着,冯立萱走出去在柜员机上又取了两万。再进来瞥见那道士掩饰关心背包厚度的眼神就知道有戏。直接一扎,塞了后盯着道士看。
“二位稍候,贫道去去就来。”真尼玛见效!
“小慧,你再去取两万吧,我估计往外抠答案还得买。”
道士真是去去就来,郑文慧回来时他也返来了。
“两位居士,请”。彬彬有礼,仪表堂堂,笑容不再是敷衍的,称呼也亲近了。可怎么也舒坦不起来,怎么品怎么觉得恶心,甚至觉得最后被赶出去也比这样心爽。当然也就是没拒绝,真要拒绝了估计会豁出去脱下高跟鞋扔过去,盘腿坐殿门口“咯咯”的像农村大妈一样跟他们闹。哦…这是陈天戈的风格。
“请问道长,可认识陈天戈?”这估计是住持专门待客的房子,不知道叫斋堂还是单房。纯粹的中式装修的客厅模样,连坐的都是实木沙发,就是沙发的坐垫做成了圆形,有那么一点道观的痕迹。
“居士,出家人没有身前名。贫道无法告知。还是请回吧。”这住持看着还算识理,虽然也是看钱的面子才见她俩,好歹没满足要求还知道退钱。
冯立萱可不敢收回来送出去的钱。又拿出一扎摞一块推过去。“他应该现在不在这儿,大概十几二十年前入世了,大师再想想,有没有这样个人?”
“您是说元成?”
“不知道您说的元成是不是陈天戈,您有没有照片什么的?或者是其他可以确定是一个人的东西。”
“应该是了,元成俗名好像就是这个。两位请移步。”住持很自然的收起钱领着她俩出门往后面走。
走了很远,到了一个普通的小院子,院子里两间房,大概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不是古建,跟大殿周围的建筑不是一回事。更像北方农村的住家。“这是云松师叔和元成当初住的地方。云松师叔和我师父不习惯斋堂,都专门修了院子。…诺…隔壁是我师父的。二位稍坐。”说完住持就出去了。
干净简练的陈设,上世纪初的家具样式。太师椅、条案、方桌,正墙挂中堂,是一副民国时期打扮的清瘦男人画像,画工拙劣,几乎无法分辨人的五官,只有模糊的轮廓。也可能是时间久了,还算保养的不错,能看得出收拾的很勤。冯立萱没敢坐正位,在左侧下手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郑文慧隔一张条桌也陪着做旁边。
住持再回来时带来一个线装书模样的相册,看着像自制的,每一页都塑封了。是用很厚的老牛皮纸做底,把照片逐一张贴,很古老,塑封着的纸样能看出来氧化的厉害,一折就碎的感觉。
“这几年我闲来无事整理的。头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