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格局,唐洋终究还拘泥于江湖之中,李过眼见常遇春受到训斥,朱元璋脸色难不便直接反驳,他当即起身道:“旗主,属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过乃是新进入教,各方还无牵扯,所以很多话他说出来却不必顾虑许多。果然,眼见是李过起身,唐洋脸色缓和了许多,只道:“李兄弟,你有话直讲便是,我明教没那么多规矩,大家都是兄弟,现在就是集思广益商讨该如何应付眼下的形势。”
“谢旗主。”
李过对着唐洋拱手一礼,继而朗声道:“我明教自举起抗元大旗以来,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应从,为何?一来,蒙元暴政,将我汉人视如猪狗,百姓民不聊生,活不下去自然愿意跟我们起来造反。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蒙元乃外族,乃是侵我山河,虐我汉民的外族!
自先圣孔夫子起,已有华夷之辨,我泱泱中华上下传承已有数千年,汉民自成一体,数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故而有识之士断然不会让蒙元一直侵占我汉家山河,所以不单单是百姓,我明教也多有读书人应从,因为他们明白,我等汉人才是这片土地的正统,我们明教做的是恢复正统的正义之事。
可就连百姓都明白的道理,六大派却不明白,此辈以名门正派自居,却不过是假仁假义,罔顾民族大义,为一己私仇煽动武林与我明教为难,所作所为当可称作是元朝爪牙,彼辈死不足惜,常大哥说夷灭山门都是轻的,在民族大义面前,江湖道义又何须在意?以我之见,对付这些门派,任何手段都使得,一旦破其山门,女子抓住废去武功充当营妓,男子抓住废去武功充当苦力,为者削曝尸,夷灭十族!”
李过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全场皆惊,不少人目愣口呆的过,心中狂跳不止,因为他们在李过这番话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杀气。
“好,李兄弟说的太好了。”
常遇春乐了,他怎么听不出来李过这番话是在给他帮腔,当即欢喜的不行。朱元璋亦是过连连点头,其实这番话李过说的就是朱元璋的心声,这家伙最后不就这么做的?虽说历史上没有六大派,可这家伙建立明朝后对于地方武装势力的手段堪称酷烈。
李过见此心中大定,她这番话可非无的放矢,尽管眼下对于主线任务所知不多,未来走向不明,可仅仅任务名称却透露出太多信息,什么是太平之世?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是必须的吧?古代一直有侠以武犯禁之说,以朱元璋的尿性,当真一统山河,会不对六大派下手?
李过的想法很清晰,如若任务目标当真循着太平之世的路线进行,那朱元璋无疑是真命天子,他当然要紧抱其大腿,然后一路辅佐其开创出一个太平之世,这在李过最容易达成任务目标的方法,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最大的自由度,去供他探索很多东西。
唐洋沉默了,他显然没想到李过的言辞会这般犀利,而且道理说的如此透彻,关键是抬出了民族大义压住江湖道义,如此一来,他之前训斥常遇春的话就有些站不住脚。
陈德让是个人精,唐洋脸上的难色,不过他对李过很有好感,毕竟李过之前救了他性命,不由道:“旗主,我觉得李兄弟说的也甚有道理,且李兄弟胸中似乎颇有丘壑,不妨让他再说说对策?”
唐洋是个很气度的人,并不为李过驳斥他而着恼,借着陈德让的话头道:“李兄弟你不妨再说说对策。”
“好。”
李过点了点头,并没有推辞,只道:“我之对策有三,其一,命我明教各地弟子宣扬我明教起兵抗元的必要与正义,最好是动不同阶层的人士,比如说乡绅,比如读书人,又比如说书的等等,让乡下农民,普通百姓,乃至士绅都知我明教的大义所在,如此让我明教在大义上站住脚,自不畏区区六大派的定义,魔教之说也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