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薄暮暝暝,又是山雾缭绕,张允随寻得有些吃力,觑了觑发花的眼睛。山路上三三两两的茶农间,有一个清逸翛然的身影,张允随一喜,高声道:“毅庵——”

    鄂尔泰快几步行到山下,微笑道:“夫子好眼力。”

    张允随看了看他手中的竹杖,也笑着:“你呀,隐在这青山绿水间,越发像个神仙了,等我告老还乡,也要过一过这神仙般的惬意日子。”

    “那好啊,‘终当乞闲官,退与夫子游’。”

    “不成话,你四十不到正当盛年,怎能与我这老朽相提并论?”

    “夫子是老当益壮。”

    “形神衰怠,不比从前,不比从前了。”

    “那还老远赶到这里?是不是,今日大有所获,迫不及待一吐为快了?”

    “可谓是大开眼界。”张允随又道,“你那边怎么样了?”

    “十年如一日,霍帮主是个念旧的人。”

    “那就好。马帮,是茶马贸易中的枢纽。跟马帮帮主有交情,有益无害。”

    一路上,张允随先将所见所闻大致叙述,然后问道:“关于这云南的草木山庄,贵州的苗家九寨,你有什么看法?”

    鄂尔泰道:“我所知道的,比夫子还更多一些。”

    “哦?”

    鄂尔泰便将霍金鹏所讲的也转述了一遍。

    听得张允随连连摇头:“云贵川湘一带外族人的状况,远比我们事先想象的还要复杂。”

    “我最担心的,不是外族人,而是普洱六大茶山的草木山庄。”

    “草木山庄,有什么特别之处么?”

    “夫子知道,十四年前,我曾来过云南,在这里逗留了近四年。”

    这是一个不愿被提起的话题。十四年前,鄂尔泰擅离职守,抛下新婚不久已怀身孕的妻子,只身离京而去,为什么离去,去了哪里,没有一个人知道。直到四年后他回京,人们才知道,他去了云南。这并不是一件小事,幸亏先帝康熙爷宽大为怀,仅仅将他降职,并没有严法惩办,可是从此,终其一朝,也再没有起复过他。如今他自己提及,张允随才叹了一声:“是啊,我当然知道,误你十几年前程,实在可惜。”

    “当年在云南,我走遍山河城镇,并没有听说过草木山庄的名字,那时的普洱六茶山,还是任其自流的深山野墺。”

    “这样说来,草木山庄的崛起,最多不过十年。”

    “仅仅十年,就可以跟这里传承百年的土司并驾齐驱,夫子觉得,这难道不足以让人惕厉么?”

    “的确如此。”

    “不止如此。六茶山的位置,毗邻缅甸,听霍帮主讲,他们常年与缅甸做茶玉生意,往来频繁。”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怕茶山与缅甸有所勾连?”

    “缅甸,实在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国家。自明朝后期,朝政颓靡,取缔了金字红牌,缅军便屡屡犯我国境,攻打过滇西的腾冲c施甸c风庆。”

    “弹丸小国之军竟能与我泱泱大国之劲旅匹敌,胜负难分,实在是匪夷所思。”

    “缅甸盛产野象,用大象作战,是他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东吁朝的莽氏缅王,就拥有一支强盛的象军。”

    “我朝初年,吴三桂奉旨剿灭前明桂王朱由榔,追至中缅边界,缅王莽应龙包庇桂王,为此与吴氏兵戎相见,出动了象军。据载,双方势均力敌,对峙不下。试想当世,吴三桂以斩将搴旗之师,摧枯拉朽之势,从关外到西南,惮赫万里无人匹敌。可是,却被象军所困。”

    “后来缅王交出桂王,双方和解,并非缅军战败,而是缅王权衡利弊,不愿因邻国内政而与吴氏生死相搏。”

    “是啊。”张允随摸了摸胡子,“这样想来,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