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现在市舶司允许他们居住,他们若只是求个安稳,不必成为大明子民,住在市舶司便好。”允熥说道。

    “陛下,臣也是如此和那名商人说的,可是那两名商人却十分愿意成为大明子民,臣反复劝说也无用处。”张彦方说道。官僚遇到计划外的事情,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将事情向外推。张彦方身为大明唯一与外番商人接触的衙门主官推无可推,所以只能努力消弭此事了。但是他没能成功的将此事消弭,只好奏报给皇帝。

    所以允熥很明白张彦方一定是话都说尽了,但那两名商人仍旧坚持成为大明子民,并且坚持说就是因为觉得大明十分安稳才要如此,让他毫无办法。

    允熥顿时有些好奇:“这个商人叫做什么?从哪里来的?现在做什么买卖?是个大商人还是小商人?”

    “陛下,其中一人名叫巴松,自称来自暹罗,主要买卖是从大明买绸缎运到暹罗,也从暹罗运一些稀奇之物过来贩卖。此人的本钱不小,每年的关税就有数万贯,家资富饶。”

    “另外一人名叫,自称来自僧伽罗,取汉名苏冬里,做买卖也是从大明买下丝绸瓷器运回其国内,运一些稀奇之物来到大明贩卖。不过此人的本钱就小多了,每年关税不过千贯。”

    “陛下,”张彦方忽然想到些什么,又道:“这二位外番商人虽然本钱有大有小,但均是宝安市舶司设立之初就来到这里做买卖的。也因此他们二人的店铺都在最好的位置,从市舶司衙门就可以看到。”

    “哦,从市舶司衙门就可以看到?从哪里?”允熥说道:“朕看一看。”虽然只能看一看外观,但是允熥也想看一看。

    张彦方马上站起来,对允熥说道:“陛下请跟臣过来。”随即向着东面的一间房屋走过去。

    不一会儿走到一扇窗户前,张彦方指着窗户说道:“陛下,从这扇窗户看出去只能看到两件商铺,北边那一间是暹罗来的商人巴松的,南面那一间是来自僧伽罗的商人苏冬里的。”

    允熥走到窗户边向外看去,一边看着一边说道:“你这市舶司的位置当初选的不错,比上沪市舶司衙门的位置要好得多,可以……”但说到一半,他忽然止住了声音。

    张彦方正站在一旁等着听允熥的评价,忽然没了声音,忙抬头看去。然后他就见到了允熥已经转过来的脸色阴沉的面容。

    还没等他问一句‘陛下,这是怎么了’,允熥就从窗户附近推开一步,指着窗外一栋高高的、有四个尖塔、圆形道:“陛下,为何要接纳外番商人成为大明子民?”

    “杨卿,稍稍接纳几个外番商人对国家没什么坏处,还能显示我大明上国的胸怀。当然,朕不会如同唐代一般所有的外番商人都接纳,朕刚才所说的那几条限制会永远存在,不会废除。”

    “这几条标准不必藏着掖着,虽然市舶司衙门不便公然承认,但可以放出消息。这样以后不够要求的就不会来你这里请求成为大明子民了。”

    既然允熥这么说了,他们也不会再反驳,张彦方躬身答应道:“是,陛下。”同时他在心里估摸着:‘来自暹罗的巴松家资富饶,估计能达到这几条要求,可以接纳他为大明子民;来自僧伽罗的苏冬里多半达不到要求,只能拒绝他了。不过,色目人……’

    “陛下,臣在市舶司衙门数年,也知并非所有色目人都信奉十字教和天方教,臣甚至在市舶司并未见过信奉十字教的人。可是,到底应该如何区分不信教的色目人呢?陛下可听其他人说起过分辨的良方?”张彦方问道。陛下既然对此限制的这么严,他也就不敢当做一件小事。但他发现自己除了十分明显的标志外,并无区分信不信教的好办法,所以问到。

    “这其实非常容易。对于十字教徒,看他们周五,啊,就是,嗯,朕曾经了解过十字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