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兴,专事海贸,人口不过百五十万,不足我大明一府之地,而尤能纵横于万里海洋之上!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

    “易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此之谓也!”

    茅元仪慷慨激昂纵横捭阖地说完这番话,建极殿中一片沉寂,而崇祯皇帝也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更多的时间。

    毕竟改不改的问题,只要皇帝下定了决心,其他人就是有意见也没有用。

    因为这个时代所谓的国事,说到底,都还是皇帝的家事。

    当年嘉靖皇帝即位之后历时多年的所谓大礼仪事件,大部分的朝臣都站在皇帝的对立面,然而到最后还不是一个个在廷杖和重压之下选择了屈服。

    而这个兵制改革的事情,与文臣的利益根本不沾边,五军都督府里的那些世袭勋贵们都服软了,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因此,当茅元仪话音一落,崇祯皇帝扫视殿中,见无人接话,立刻说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茅爱卿此言乃至理也!甚合朕意!”

    崇祯皇帝一发话,殿中气氛一振,武班勋贵们个个支起了耳朵,等着皇帝说出兵制革新的重中之重来。

    自从皇帝提出革新兵制的事头以来,已经过去了半个来月了,朝野之间议论纷纷,虽然皇帝c内阁和军机处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没有明确说法本身,就说明这件事情已经处在了酝酿筹谋之中。

    这次朝会一开始,就是这个议题,而且只有这个议题,于是人人都知道,改不改的问题早已经不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怎么改的问题。

    此时,殿中文武大臣见一直静听朝臣议论的崇祯皇帝终于发了话,当下都是侧耳细听。

    只听皇帝说道:“兵制革新之事,近来朝野之间议论纷纷,朕亦思之良久。祖宗之制,当其时也,皆为良法,之所以稍加变动,正为时移世易,不变不足以应付时局!

    “然而朕之所谓变者,既非为变而变,更非改弦更张!朕前番于武英殿中所言,即一官不免员不裁饷不减诸语,内阁中书与军机舍人条条记录在案。朕金口玉言,不会改变!”

    亲耳听闻崇祯皇帝说出这话,一直忐忑不安地站立在张惟贤身后的勋贵武臣们,人人都是松了一口气,反倒是文臣这边一阵哗然。

    革新不就是调整人事c裁汰冗员c压减饷额c节省开支吗?

    既然说兵制革新,却又说一官不免员不裁饷不减,那你还能革新什么?

    不过,不等殿中群臣再有其他反应,崇祯皇帝就紧接着说道:

    “今日,朕就将这些日子以来的所思所想,明白说与卿等知道。今后五军都督府,仍为五军都督府,只是今后之五军,并非往日之五军!”

    皇帝这话说完,殿中迅速恢复安静,人人屏息静气地听着皇帝说话,只听皇帝继续说道:

    “朕决意,将如今前军c后军c左军c右军c中军之五军都督府,改为边军c内卫c近卫c海军c后备之五军都督府。

    “边军,即边卫军都督府,但凡九边各镇所属边军营兵及边地都司卫所,皆归其节制指挥。

    “内卫,即内卫军都督府,但凡内地镇守总兵c都司卫所及西南各地土兵,皆归其节制指挥。

    “近卫,即近卫军都督府,近卫第一镇c第二镇之新军,经过居庸关及宣大抗虏之血战,成效已得验证,其战力之胜于卫所军丁者倍矣!

    “然近卫军第一镇c第二镇新军,既非卫所世兵,又非普通所募之营兵,且两者互不统属,统一指挥不便。

    “近卫军都督府设立之后,近卫军第一镇二镇,以至于今后之三镇四镇等等,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