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元等人那一桌就坐用餐,而这一桌上除了阎应元之外,恰好还坐着王公略和陈明遇。

    原本历史上明亡后坚守江阴八十来天c消灭满清大军数万的江阴守军三巨头,如今全都在这张餐桌上聚齐了,听他们介绍了自己,崇祯皇帝的心中真是感慨万分。

    历史上这三人最终志同道合走在了一起,虽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却真正做到了同年同月同日死。

    王公略历史上只是个武举人,而陈明遇则是阎应元之后接任的典史。

    如今这三人不仅都中了武进士,而且原本天南海北并不相知的三个人,到了讲武堂中之后,居然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成了好哥们。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惯性和他们的宿命吧。

    原本是十人一张的长方形,如今皇帝坐北朝南占了一面,对面也不能坐人,所以眼下除了皇帝以外,只坐了六人。

    除了历史上的江阴抗清三巨头外,崇祯皇帝就坐的餐桌之上还有三人,而这三人分别是广东顺德人朱可贞,陕西汉中人潘云腾,以及浙江仁和人翁之琪。

    这几人虽然是武进士出身,但毕竟是武进士,没有文人的那种食不语的讲究,所以崇祯皇帝一边吃着简单的饭菜,一边与几人小声问话交谈着。

    这几人虽然又惶恐又拘谨,但却并不影响沟通。

    听几人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姓名籍贯,崇祯皇帝询问了他们的打算,有的说听凭朝廷安排,有的则委婉表示若有可能还是愿回原籍附近任职。

    一顿饭很快就吃完了。崇祯皇帝在两位军机大臣以及茅元仪等人的陪同下,来到皇帝曾经在讲武堂大院之内下榻过的地方休息。

    到了下午未时正,崇祯皇帝休息结束,重新召见了讲武堂的一众官员,听了茅元仪对如今讲武堂情况的详细汇报,然后对茅元仪以下讲武堂有功人员进行了嘉奖,同时公布了朝廷对讲武堂的一些新的安排:

    撤销讲武堂总办大臣c会办大臣两个职务,参照国子监增设讲武堂祭酒c总监c司业,以及马c步c炮c工四科司务,并由兵部侍郎茅元仪任祭酒,右佥都御史傅宗龙为总监,孟乔芳由参将领副总兵衔升任司业。

    茅元仪不用说了,一直参与讲武堂的筹办事务,算是从无到有,把讲武堂建起来了。

    而且由于皇帝对《武备志》的高度重视,诏令兵部与武备院制版刻印,分送各省都司及天下武学,茅元仪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在朝臣及武人心中的威望也是越来越高。

    如今讲武堂顺利完了两期学员的培训任务,而且效果还不错,已经算是步入正轨,孙承宗奏请自己不再兼任讲武堂总办大臣,而张惟贤见此很快请罢了自己的会办大臣。

    两人推荐茅元仪直接任祭酒,主管讲武堂全部事务,崇祯皇帝当即也就同意了,并顺势对讲武堂进行了一些改组,除了祭酒c司业之外,又设了一个总监的职务,既监督讲武堂的军事训练考核,又监督讲武堂学员的忠义节烈表现。

    至于这个职务的人选,孙承宗推荐了进士出身,又曾任职兵部,还曾在西南立过战功的傅宗龙。

    傅宗龙,云南昆明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也是明末历史上的一个人物,崇祯末年的时候兵部尚书换得非常频繁,而这个傅宗龙就曾出任过兵部尚书,并任过剿灭流贼的督师,最后在剿灭流贼的战场上被俘,不屈而死。

    孙承宗在天启年间曾任过兵部尚书,而其时傅宗龙任职兵部,并被派去西南,协助当时的贵阳巡抚兼平叛总督王三善,进剿奢崇明c安邦彦,而且多次立下军功,是以孙承宗知之。

    但是后来王三善剿匪中伏c兵败身死c西南大乱,傅宗龙也跟着坐罪免官归家,直到崇祯即位之后才被吏部起复,荐为督察院右佥都御史。

    如今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