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部院大人有令,下官岂敢不从!”

    接下来,朱燮元又令贵州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黄运清移镇安顺,征调普安卫c安庄卫c普安卫c安南卫的卫所军队,以及四卫辖内各族安抚司c长官司土兵自备粮饷,向着鸭池河游的三岔河c阿勒河一线集结,封堵水西南线。

    同时,让贵州按察使史永安带副将罗乾象所部为先锋,督率原本征用的大量蛮汉青壮,继续沿着龙场九驿的驿道,渡过鸭池河继续往西打通道路,令其每隔三十里立一营寨,驻兵屯粮,为大军转运粮秣辎重。

    龙场九驿自从洪武年间打通之后,一直都是由水西安氏负责维护和保障的,既是沟通云贵和川贵之间的交通主干道,同时也是水西以外的地区进入水西的交通主干道。

    别的方向,也不是完全没有路,只是那些路,要么南辕北辙需要绕道几倍远的距离,要么就是隐藏在深山密林之中的羊肠小道,除了本地土著部族,没人知道怎么走,或者通向哪里。

    所以,尽管龙场九驿的驿道,如今被水西安氏刻意破坏掉了,但是这条驿道却依然是从贵阳方向进军水西的必经之路。

    好在龙场九驿中的头两个,也就是龙场驿和鸭池驿,都在水外地区,目前在掌握在官军的手里。

    所谓的水外地区,原来也是水西安氏的地盘,只是这块地方在鸭池河以东,叫水西不合适,同时它又不属于水东宋氏,所以就叫做水外了。

    如今这块孤悬于鸭池河以东,原本属于水西的水外之地,当然落入了官军手里。

    从龙场驿到鸭池驿的六十里险峻驿道,现在已经被史永安c罗乾象领着民夫青壮们重新打通了。

    水外的龙场驿,在贵阳以北六十里,而鸭池驿则在龙场驿以西六十里。

    每个驿站之间平均相隔六十里左右,因此算起来从贵阳到毕节,走龙场九驿的话,总计是五百四十里的路程。

    由此可以想见,水西之地约在方圆两千五百里到三千里之间。

    已经有了这么大面积的世袭领地,水西安氏为什么不继续选择守着龙场九驿这条南来北往的必经之道闷声发大财,而是选择起兵造反,非要恢复什么罗甸鬼国呢?!一个罗甸国王的称号难道就有那么重要?

    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一心想要当罗甸大王的安邦彦,能够回答得了了。

    鸭池驿也叫六广驿或者陆广驿,就在鸭池河的东岸。

    鸭池河和六广河,只是乌江游不同河段的不同叫法,其中还有一段叫作三岔河。

    虽然名称或者叫法不同,但其实都是乌江游的主河道。

    四月十八日贵阳督抚合署的部院行辕会议一结束,武之望c陈子壮带着从南京护送粮饷军械前来的南京京营官军汪见国部,与秦良玉c彭朝柱一同,携带着一批粮饷,先行北遵义而去。

    五日之后,武之望c秦良玉c彭朝柱等人从乌江关出兵的消息传到了贵阳,四月二十四日午,朱燮元即在贵阳城中举行誓师大会。

    先令贵州布政使邵捷春c都指挥使黄运清c巡按御史王应华及贵阳众官留守贵阳,继续征集调拨粮秣物资,然后亲率贵州总兵许成名麾下贵州兵,以及广西巡抚李逢节麾下莫氏和韦氏狼兵,携带大批辎重粮饷,出城北龙场驿。

    刘肇基所带的一千天策卫将士,自然也是主动请缨,跟随前往,朱燮元也颇为信重地用之为自己的中军,让他跟随总督部院行辕一起行动。

    四月二十五日中午,朱燮元的总督行辕抵达龙场驿所在的龙场坝后世贵州修文县。

    第二天早,朱燮元即派贵州总兵官许成名c副将王国祯率领所部贵州兵六千人,往鸭池驿而去。

    又三天后,朱燮元在龙场驿接到武之望等人派来的信使,得知秦良玉部c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