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并不值得大书特书,明末倒出了个袁崇焕,在宁远一役中用红衣大炮击败了清太祖努尔哈赤,但说到底,他也只是个文官,并无大将之实。

    无文人,这点应该不用我多说,明代最有名的才子无非唐寅、文徵明,相较于魏晋唐宋的大文豪们,又算的了老几?这就是我说的大明‘三无’。”

    听到这里,大家的目光都被陈博士的讲解吸引过来,魏一苏提出了一个和我一样的疑问:“陈博士说这些,和我们今天面对的对手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可大了,俗话说穷不过三代,坏就坏在这明朝的不争气,大明王室有盛转衰,几近灭亡后,反倒滋生了无数厉害的后代和民间死士,由于大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所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清军入关后,全国各地的‘反清复明’势力愈战愈勇,诸如大家熟悉的白莲教、天地会等,都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听到这里,我不由想到了《鹿鼎记》。

    胡教授看穿了我的心思,一边开车一边解释道:“《鹿鼎记》所说的故事,正是有非常深厚的现实基础,近日我在家翻阅古籍,又与各地方志管取得了联系,才知道我们所遇到的谭坤曜、谭天盟等人,是所谓南明王朝的残党。”

    看到胡有幸发话,陈博士就更加收不住嘴了,两人一唱一和起来:“南明永历年间,名存实亡的南明王朱术桂带军在现在浙江、福建一带抵抗,最终不敌清军逃往台湾,被郑克塽迎接,途中在经过思明州也就是现在的厦门这个地方时,朱术桂与兄长长阳王朱术雅失散。落难的朱术雅见复兴朱氏王族无望,又不想落入清军之手,为了避免‘留发不留头’,便躲到武夷山中当起了道士,改姓为谭。

    没想到这修道还修出了点花头,在武夷山长阳王得到了高人传授,学会了一身异术,家道开始中兴,这个长阳王遇到的天师,十分了得,此时传国玉玺已在中原失去踪迹多年,天师居然知道玉玺的使用方法,由此朱术雅和他的后人立下了誓言,要找到被先帝朱允炆带走的传国玉玺,重振大明的光辉,从此这支谭姓家族势力一直在东南沿海暗自活动。”

    原来还有这样一出故事,我还没来得及表达心中的惊讶,胡老师又做了一番总结:“我在福建研究风土人情的校友,写信告诉了我这一番真相,这个谭天盟也不一般,解放后从没有查到他的身份信息,恐怕是个活了上百年的老妖怪了,我还怀疑,他们为了找到可能失落在海外的玉玺,还跟一些境外反动势力有联系,而他得以长寿的法子,无非就是靠吸食生人的精元,此人非除不可。”说道这里胡教授的眼中泛起了寒光。

    虽然还是不知道对方为何要来湖南兴风作浪,但大体的来龙去脉都清楚了,对方手上已经握有假玉玺,又懂得奇术,我不知道我这凡胎的一介草民该如何应对。

    看上去冷冷的魏一苏居然发话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神秘事务局,向来就是和这些常人所不知的势力作斗争的,对方在如何也只是个人,没什么好怕的。”

    说得倒是轻巧,我冷汗已经爬满了脊背,交谈间车子开到长沙郊区一个叫做春华的乡镇,走的都是土路,十分颠簸,又行了数公里,一座巨大的铁皮屋出现了在了我们的视野之中。

    想必这就是谭天盟的藏身之处了,陈博士解释道:“这里是一处与周边县市区货运路线的交汇处地,所以前些年建了一些仓库,这一栋空置了好几年,在数月前才被一个外地佬租下。”

    胡老师把车停在附近的小树林里,我们眺望了附近的地形,除开那个大仓库和周围的一个小亭子外,望过去都是农田,只有视野的最远处才看到一些小山包和民房,比较适合我们突击,不会扰民,可真的打起来也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胡老师从后备箱里提出两个大吉他包,我心说敢情老胡你这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