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方兴艾伸手捂住喉咙,撕心裂肺的咳嗽。

    “老四,老四你怎么了?”

    狭小的宿舍里瞬间喧闹了起来,人仰马翻。

    【京城大学2019一1一1 09:08:33

    热烈祝贺我校教授c长江学者孟则知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 1+1”。

    科学的根基是数学,数学的皇后是数论,而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孟则知教授继承了前人的结果,施展了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摘取了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从今日起,我们可以骄傲的将哥德巴赫猜想称之为孟氏定理。

    孟则知教授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的突破为推动学术繁荣作出了极大贡献。

    在此,京城大学学术委员会谨代表京城大学全体师生向孟则知教授表示诚挚的祝贺。

    京城大学学术委员会,2019年1月1日。

    附图数学年刊】

    “怎么会这样?”陈应龙一巴掌拍在办公桌上,睚眦欲裂,额角青筋直冒。

    秘书绷着一张脸,哆嗦着手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擦去额头上密密麻麻的冷汗:“陈总,您接着往下看就知道了。”

    闻言,陈应龙强忍着怒火,接着往下看去。

    【这里是科普帝,没错,我又来了。首先,哥德巴赫猜想对华国的意义非同一般,从王元院士到陈景润院士,华国数学家历经两代人,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将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进程推到了‘1 2’,说句不太好听的,这也是华国数学界目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1965年,陈景润院士抱着病体证明了‘1 2’,论文的发表,轰动了国内外数学界。但事实上,当时国内政治形势已经是非常的复杂,大动乱发动在即,不少人攻击该论文为“应该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封|资|修”,因而国内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并不多。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邓公有意打破旧思想,扫除大动乱给整个学术界带来的阴霾,推敲之下,决意将陈景润院士立为典型。1978年,《人民文学》杂志刊登了诗人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各大报刊争相转载,引起全国性轰动,照得华夏大地一片亮堂。

    也正因为如此,使得这个猜想早早的就被国家打上了超越学术意义的‘政治标签’。

    现在孟则知完成了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封顶工作,你说国家能不重视吗?

    其次,当年陈景润院士证明了‘1+2’的时候,整个学术界都以为在不久的将来,哥德巴赫猜想将被破解。可事实上呢,七十年过去了,全世界的数学家们依旧没能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无论是筛法c圆法c还是密率法,都已经走到了尽头,除非发现新的定理,新的方法,否则不可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甚至不乏悲观主义者得出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伪命题的结论,一是因为它长期以来未被证明,二是因为它缺乏内在逻辑关系。

    可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孟则知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还是以四种已经被数学界彻底否定的方法这样的逆天姿势完成的。

    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孟则知身上。

    他要是出点事情,丢脸的就是整个华国。

    你们说,政府能怎么选?】

    看到这里,陈应龙眼前一阵发黑。

    就在这个时候,秘书放下手机,一脸惊惧:“陈总,阿龙他们传来消息,章方旭被警察带走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