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回清凉寺那边。
原剧情中,九难落地之后,叫一声“今日为大明天子复仇”,然后再扑向康熙。
用现代眼光看,九难在击破屋顶之前,就应该看准康熙的位置,那样,一落地,就出现在康熙身旁,之后再一伸手,就能杀了康熙,根本用不着喊那一声。
但古代的事情得用古代眼光去看。所以,九难必须得落在旁边,先喊一声,端其名、正其行,然后再理直气壮地冲向康熙。这才符合古人的思想。
现在,因杨丹抓韦小宝并起身纵起,九难固然喊了那声“今日为大明天子复仇”,但听清的人,着实不多。
于是乎,九难冲向康熙之时,康熙的后退,就比原剧情慢了一点。
多隆、灿邴珠、康亲王等人由于救驾心切,上前最为及时,倒跟原剧情相似。同时,九难衣袖挥出,将多隆等七八人扇飞,也跟原剧情差不多。
少林十八罗汉因为武功高强,反应敏捷,也有人随后参与了阻挡。但出手之人,却不包括澄心和澄光。澄心和澄光干嘛去了呢?原地没动。他俩,还加上澄心、澄通等人,都在琢磨,平时根本看不出杨丹和韦小宝有矛盾,杨丹抓韦小宝干嘛去了?
是的,他们并不知道康熙的身份。在他们心中,方丈韦小宝比康熙重要得多。
于是,九难就比原剧情更加轻松地刺到了康熙。
长剑一击,被康熙怀中《四十二章经》所阻。换个位置再来一剑吗?不了。
之所以不,有两个原因:
一是要保持高手风范。一击不中,则不再试,就是高手风范之一。第二原因,跟杨丹的顾虑一样,到底杀不杀康熙,九难替意识里也犹豫未定。
所以,一击不中之后,九难直接就在心中得出康熙命不该绝的结论。然后拔起身形,就从屋顶的破洞窜了出去。
走那么急干嘛?自然是因为杨丹。
先前九难伏于屋顶,便已知道自己的徒弟陈珂也在下面。九难与陈珂,有点感情也不多,并不担心连累杨丹。所以原计划没变,继续刺杀康熙。
谁知,刚一下来,杨丹就拔身而起,并且她手里还抓了个人。九难匆匆瞥了一眼,便知道杨丹轻功大进,比自己弱不了多少。
这时匆匆离去,自是为了早点追上杨丹。
——
九难走了,康熙倒了。有僧人追了一程,没结果,返回了。清凉寺的丈门被抓走了。
抓走掌门的杨丹,不知道跟行刺康熙的人是否是同伙。
这个问题,众僧人表示并不确定。
——
康熙倒了,也不是装病或者受到惊吓,而是真真切切地受伤了。
《四十二章经》除了封皮较厚之外,书本并不厚实。九难那一剑,刺破了书本,让康熙受了不轻不重的伤。
康熙本人是理智的,并且与韦小宝的关系非常之铁,但追随康熙的臣子就不一样了。大家与韦小宝关系好,有很大的原因,是看在康熙的面子上。
于是乎,韦小宝到底是被动被杨丹擒走,还是主动让杨丹护送自己走,就琢磨不清了。毕竟,事先,韦小宝跟杨丹的关系非常不错。
当然,多隆、灿邴珠、康亲王等人也担心今后韦小宝会卷土重来,再次得到康熙厚爱。所以他们在判定事态的时候就留了一分,只是把疑点摆明。最后的裁定,留待康熙身体好转之后再说。
——
九难、杨丹、韦小宝到市镇之后,先投客栈,吃喝之后让九难休息,然后杨丹带韦小宝上街购物。
走了一程之后,杨丹问:“韦兄,我把你带出来,你不会怪我吧?”
“当然不怪,我还担心你把我丢下呢。”韦小宝心说,此时敌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