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娇宠:四爷,求上位正文卷第1779章冬天是告别的开始清朝康熙年间,北京城内,一群官兵盯着城中来往的人们,凡是看到外孱传教士模样的,就立刻上前问道:“你会画画吗”对方如果说不会,就被放走了;如果说会,这些兵士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劾把入带进宫里,原来,康熙皇帝迷上了一种来自欧洲的洋玩意儿,专门找会画画的传教士来为他作画。那么,什么东西专皇帝如此着迷呢这就是黾珐琅绘裁的器物。
皇上迷恋洋玩意儿
康熙二十二年,欧洲传教士带来的金属胎画珐琅器作为贵重工艺品敬献给康熙皇帝。这些珐琅器彩绘技法十分精细,装饰风格华丽典雅,深受皇宫贵族的喜爱。康熙皇帝对这种洋玩意儿爱不释手,他想让中国的工匠也掌握这门技术,因而到处寻找会作画的欧洲传教士,希望传教士们能够指导中国的工匠学习画珐琅的技巧。
同时,康熙皇帝又在紫禁城内武英殿附近设置了珐琅作,专门研制烧画珐琅器物的技术。可是当时制作珐琅的工艺来自遥远的西方,连原料都要从外国进口,烧制自己的珐琅器是非常困难的。那么,珐琅究竟是种什么东西呢
珐琅在当时又称“拂郎”“发蓝”,是一种玻化物质,以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化学原料煅烧熔铸后,得到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得到珐琅粉。将珐琅粉调和后,涂施在金、银、铜等金属器上,经焙烧,便成为金属胎珐琅。
然而,经过在铜胎、金胎、紫砂胎等不同胎体上的试验,珐琅本身艳丽的效果并没有得到体现,康熙对此很不满意。很快,康熙又想到了当时中国的特产――陶瓷,如果能在洁白细腻的瓷胎上画珐琅,那珐琅的艳丽色彩不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了吗这偶然进发的想法很快成了现实,中国的瓷器由此又增添了一个新品种――瓷胎画珐琅,俗称珐琅彩。
康熙时期,陶瓷的素胎在景德镇烧好后,就会被运进紫禁城,由宫中画师画上图案,上好彩料,然后在宫中就地烧制。为了方便康熙随时亲临作坊巡视督察,烧制珐琅彩的小窑被搭设在了养心殿。一件瓷器,由皇帝直接授意,亲自过问,并且就在皇宫内烧制完成,这在中国是很少有的。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处于初创阶段,它们从色彩搭配、纹饰布局,到款识内容和样式,都在摹仿当时西洋的铜胎画珐琅。
这件康熙晚期烧制成功的珐琅彩紫地莲花纹瓶,细长颈,扁圆腹,外壁通体紫地,颈部用黄色勾勒出三组变形蝉纹,腹部最明显的就是一朵大大的缠枝莲花,色彩淡雅。此瓶无论在纹饰、色彩上都与当时铜胎画珐琅器的风格十分相似,反映了当时的时尚。瓶底部方栏内刻“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款,这也是珐琅彩中唯一的刻款器。
珐琅彩紫地开光花卉纹碗,外壁以紫色为地,三个花形开光内以黄色为地,绘着盛开的艳丽牡丹,充满了雍容大气之美。
再看这个黄地牡丹纹碗,碗以黄色为地,外壁用粉、蓝、白、绿等色彩绘8朵盛开的牡丹花,每两朵不同色的花卉为一组,构成四组对称的折枝牡丹图。
雍正自己研制原料
从康熙时期的珐琅彩器物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珐琅彩的特点多数都带有欧洲铜胎画珐琅的风格,且图案都是以花卉为土,比较单一,这因为当时掌握的技法有限。不管怎样,康熙皇帝开创的珐琅彩瓷器,不但把中国陶瓷发展推向新高峰,更为瓷器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
公元1723年,雍正皇帝即位。他继承了父亲的江山,也继承了康熙皇帝对珐琅彩的酷爱。他对珐琅彩瓷器的痴迷,丝毫不比他的父亲康熙皂帝逊色。
和康熙皇帝一样,在处理繁忙政务的闲暇,雍正也要亲自设计珐琅彩瓷器的样式和尺寸,就连使用什么原料、绘制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