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后这一件普通的逗比斗殴还是让老师知道了,三个班的班主任在老师办公室约见了三方家长和子女。我和一干看热闹的同学扒在走廊窗户外面强势围观。老锋刚跨进教室,他爹就一脚飞踹,让老锋刚才那几步白走了。我在外面注视,庆幸自己没有女朋友或者喜欢的人。

    本次斗殴居然曲折了--原来那个高年级的和馨是同村的,纯粹是保护同乡。关于这个问题需要解释一下,东南沿海这个几个省份的乡村乡土情节是很严重的---无脑护短。江浙闽粤的各县的语言是“十里不同音”,比如我的老家就是各村之间“同音不同声”,这是江浙一带吴语区的特色,这样的特色加重了各地保守护短的情节。

    然后是老锋他爹紧握班主任胡老师的手说,操心操心。高年级的爹问,这事怎么处理,顺手扔给老锋他爹和馨她一根烟。

    我发现那是好烟,老锋爹没有舍得吸,架在耳朵上。此烟在一会儿的暴打老锋过程中落下两次,被悉数捡起。另外两家的爸爸在一边暗笑。馨面无表情。

    放学的时候老锋显得很愤怒。

    二oo一年,这一年《流星花园》、《古惑仔》、《陀枪师姐》、《新扎师兄》等港台tvb电视剧作品引进了国内。就在这时《古惑仔》横扫校园,压过了以往男同学讨论的小马哥《英雄本色》。在我们以往的意识习惯之中,所谓的h社会应该是如小马哥那般,虽然干着让人不齿的勾当,却依靠潇洒的身姿,神乎其技的枪法,自带的大义英雄光环,活生生的将海量观众吸引了过去,视为偶像。

    但“古惑仔系列”的出现,完全击溃了我们以往的意识架构。我是一名九零后。我跟同龄人甚至7080后一样,成长在中国电影基本没什么娱乐性的年代,只能靠恣意妄为的香港电影滋润自己饥渴的青少年心灵,不同的是70后可能对录像厅更有印象,而80年代则是dvd的集体观影,一群狐朋狗友看完还会模仿人物的台词:

    “对不起,我是警察!”

    “你好!我是香港皇家警察!从现在开始你有权保持缄默!但是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

    “各位观众!我的底牌是a!”

    “我要亲手把属于我的东西拿回来。”

    多年后,当我看着小马哥叼着牙签冲进枫林阁报仇,看着他的风衣轻轻飘起,我真不觉得这叫酷。有哥们有女人有仇家有背叛有深爱有舍有得,怎么能不迷倒那些没处撒野的青春期孩子。

    可以说,陈浩南和山鸡和细细粒这三张脸谱,几乎就是时代刚需。当时全中国各地到处都有陈浩南,相互见面茬架也可能来一句:“我就是外滩陈浩南,我今天就砍死你个浦东陈浩南”。 而这些青少年如今也老了,正好三四十岁,是购买力最成熟旺盛的时候,也难怪斯柯达会找来古惑仔代言做广告。

    与其说《古惑仔》带坏了当时青年人,还不如说当时的年轻人呼唤着《古惑仔》出现:快来激活了中国90年代青少年的无处喷射的荷尔蒙吧!

    那是中国经济gdp狂飙的年代,青年就真空了,没目标没理想,燥着悬着。

    有时候,人也不免陷入怀旧里,仿佛自己有过什么黄金时代,但转念一想又悲观了:人家是浪尖,而粉丝青年们顶多是浪花,一个扑哧,就被淹了。

    话说回来就在这股浪潮下,四年级、五年级,乃至整个中学六年,我和我的同学们的学生时代都处在这“是兄弟!就要讲义气!”、“兄弟们!谁找碴削他!”的傻逼社会。然后校园里各个所谓“帮会”开始形成,更甚至还和社会闲杂人员“勾结”--“我大哥是镇上的xxx”

    在这个时候男生的小团体开始形成---我在老锋的介绍下加入了xx帮。xx帮的老大是当地有名的流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