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年关刚过,新年的倒春寒没有以往那么料峭,春秋大地上独居南方的汐楚反而还有些如沐春风的暖意,家家孩童都褪去了厚重的冬衣,换上了初春的新潮衣裳。

    龙汉有铁律,山上弟子必须身着道袍行事。此举倒不是什么清规戒律,而是上山的香客多了,有寻不着路的,省个方便。但到了山下,便没了那么多的讲究,穿的舒坦就行,谁还管那么多。因此,每当有下山采办的机会时,无一不是万人空巷自告奋勇。久而久之,龙汉也就形成了三月三,下山难如跃龙门的说法。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作为“道教庭祖”龙汉山却有个寺庙邻居。从山顶望去,不远,也就四五十里地的样子,名曰:烂陀。寺庙内行脚僧居多,少有僧兵,普通僧人也多是回蓝色僧衣,蒲团诵佛,没什么大事。

    龙汉山香火虽多,但那也是相对烂陀寺而言,要是遇上了贵为显学之首的儒家,还是远远不过看的。

    每天上山香客大概万余人,按两三钱来算,是收不到百贯的,但上山专管香火的俗斋峰时不时却收到百贯以上的香火钱,平民百姓可没这份能耐,这功劳就得数那些个富家子弟了。

    汐楚尚武,是年轻游侠总会在腰间配上一柄曲脊刀c长剑什么的,是膏粱子弟更是气派,身后跟着一伍人马“护驾”而行,至于将种子弟就更不用说了,只要不伤民,轻骑都拿的出来。鲜衣怒马,好不惹人羡慕。

    常言道:四海之人皆兄弟,这话在庙堂上行不通,但对年轻游侠来说,这可不是比孔家圣人差到哪里的大道理。不讲究出身,几伙人碰到一起,不先自报名号先说说江湖上是否又出了新的女侠,若是有当然好说,酒肆里那碗走着,好菜上上,细细说说,完事后结交个兄弟。喝到酩酊大醉,无意间透露出自个心仪的是那方女侠,若是很不凑巧恋的是同一位仙子,那比试比试,看谁更有那份胆量和资格。若是不知晓江湖上是否多了女侠,那也没事,相见便是缘,各报名号,是甚姓人,家住何方。凡是一方稍微显赫点的,都会很大气的有面子的说上一句:若是来某某郡,哥几个帮衬着你。些许言语中,是同向是结伴一起走了,不同向的,作揖一礼,分道扬镳,就此别过,积攒了人脉。

    少年憧憬江湖,谁不想着有神仙姐姐相伴,仗剑走江湖,多风流啊。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是不是想想都觉得豪情万丈。

    江湖上独行的女侠少,就是富家子弟也碰不到几个,龙汉山上的不少女道士自然就成了雅俗共赏的人儿。以往穿着道袍,大家都一样,看不出有何风情万种,身材如何袅娜多姿,但要是下了山,换了衣裳,指不定就是两个人了。那些个小娘子看你一眼,似乎都能把魂儿勾了去,再看看那耍符剑的姿势,是不是比咋们自诩公子哥的子弟标准百倍c说以说,为佳人一掷千金,也是无妨嘛。

    至于那烂陀寺,整日烧香拜佛,还建在山腰上,这不是成心为难香客吗?不成c不成,哪有那些小娘子好看。

    龙汉山腰,专门为寻常百姓建了一座求签亭,脚力不济的百姓求签无需走到山顶,在此处即可。

    长年在此解签的是个白发老者,没啥特别的,就是白须长些,站在身后的小道士看上去是有点傻里傻气,只顾痴笑,也不说话。待香客摇落一支签后就递给老人,听老人慢慢给香客一一讲解,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也不去过问,就自己想,什么时候想透,就告诉老人一声,想不透,那就憋着,反正也不会日久生疾。

    有时候啊,遇到不想到山顶的达官贵人来求签,小道士瞧着明明是根中上签,但老人解签时却说是根下下签,把那人一把鼻涕一把泪说的一定要造福百姓。还有几次,小道士看到是根下下签,但老人却说成了上上签,感激的那几人就差给跪下来喊亲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