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位于平澜城西南方,是平澜城最大并且也最久负盛名的酒楼。经过五代掌柜近百年的经营,一品楼稳稳的坐在了平澜第一大酒楼的的地位,就连湖阳甚至都城定康城的达官显贵也会远道而来尝一尝一品楼的美食。
一品楼的掌柜姓徐单名一个贵字,据说是上一代掌柜希望将来的一品楼不单单是一个酒楼掌柜,而是希望徐家能真真正正的成为一个世家大族。可惜事情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哪怕是徐家积攒了再多的财富,结交了官场上再多的权贵也改变不了那些真正士族的眼光。就连一个穷的快连饭都吃不起的穷书生也敢当众嘲讽于他,并且迎来周围士人的喝彩。
刚刚年过了知天命年纪的徐贵已经看透了,无论自己再如何想方设法去融入那些士人的圈子,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在那些自诩高贵的士人眼里,自己和一个做饭的厨子之间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因为他祖上就是厨子,所以他祖祖辈辈都是厨子,哪怕这个厨子拥有着他们一辈子都触及不到的财富。
徐贵后来就看开了,与其低三下四的去趋炎附势,还不如自己开开心心的过日子,想吃吃,想喝喝,心情好了就仗势去欺负欺负穷酸士人,每当看见刚刚还在对自己嗤之以鼻的书生因为自己的权势而摇首祈怜,徐贵心中就说不出的畅快。
当然,徐贵是不敢去得罪那些真正的高门大户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些在平民百姓眼里看起来富可敌国的财富,在正在真正的世家大族眼里不过是沧海一粟,真要是惹恼了他们,恐怕自己连个全尸都剩不下。
谢艾,据说是君山谢家的子弟,而君山谢家曾是这世间第一等的名门大户,二百年前谢家权势最盛的时候,当时的皇帝都要尊称医生相父。可惜,随着朝堂的更替,当年显赫一时的谢家已经渐渐地淡出了世家大族的圈子。
两年前谢艾带着大把的财富来到平澜城,几乎吞下了一整条河东巷。这事让徐贵嗤之以鼻,那河东巷虽说看起来临着大沟运河,但却是实打实的穷酸地方,附近住的不是码头务工的力役就是平常的贩夫走卒,离着平澜最高贵的如意,顺意二坊距离又远,只有傻子才会选择那种地方开店。
可是万万没想到,谢艾凭着手眼通天的关系和数不清的资金流入,愣是把一穷二白的河东巷给做成了一等一繁华的街道,而谢家名下的望江台更是凭借着大厨吴用的名号,稳稳的做到了和一品楼平起平坐的地位。
谢艾还有一点让徐贵记恨的就是——谢艾的士族出身,哪怕是现在去经了商,在那些士人眼里依旧比自己更像一个士人。更可气的是,谢艾经常的接济那些穷困潦倒的落魄士子,也不求回报,最后还得了个“谢孟尝”的雅号,再一对比自己这个“徐鬼”,一时间让徐贵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如果不改变的话,恐怕几年之后这平澜城的人就只知道“谢孟尝”的望江台而不记得曾经明动江南的一品楼了。
在意识到危险正在悄悄逼近的时候,徐贵就立刻着急了自己手下七大掌柜共同参谋如何挽回当下的劣势。再经过漫长的探讨和议论之后,一套完整的计划便开始按部就班的实施了,无论是施粥,修堤坝还是办私学,资助士人,都让徐贵的名声一点点的回升,再加上私下收买的士人对自己大肆鼓吹,一时间“北谢南徐”的风评便传遍了整个平澜城。
这时关键的时刻到来了,就在隆德三年,皇帝陛下为了搏美人一笑,召集天下名厨于中秋时节统统集合于定康成中为张贵妃献上美食。这个消息让徐贵嗅到了一丝机遇,当即将自家已经封刀多年的老师傅,号称“食神”的孟宜大师请出山来,前往定康城参加这美食盛会。
最终凭借着自家成名杰作“白玉银花清心羹”,一举夺得了第二名。虽说没有得到陛下亲自赐予的“天下第一厨”的称号,但是击败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