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采撷听闻,心中暗忖,原来修行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世智辩聪,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持之以恒的勤奋与精进。魔障现前,谁也帮不了自己,完全要靠自己的毅力去克服一切的难关。
想到这里,本来打算放弃的他,重又按照大师兄言渊所教的正确姿势打起坐来,双腿盘坐,两手握固置于两腿之间,鼻观口,口观心,调息导气,吞吐阴阳,注心内视。
尽管一开始总是静不下来,脑中俱是叠翠村被屠的惨状,然而他不为所动,努力忍受着这一切,然后开始尝试着用正知正念来替代这些惨痛的念头。
佛语有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其实说的就是如何将妄想幻相怎样转化为正知正念,只有学会转境,才能步上修行的大道。在这些基础的层面上的修行法门,其实佛c道二门是有共同之处,能够相互借鉴的。
然而,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任原采撷如何想转换念头,那一幕幕地惨状还是不断地在眼前浮现,挥之不去。
正如疯道人游九霄所说的,以先入为主的仇恨之心来修行道法,即便是练得法术,那也会堕入魔道。
然而,要抛开一段血海深仇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的创伤,又谈何容易?
漫说常人做不到,就是修行得道的仙佛,也可能一辈子都改不掉嫉恶如仇的嗔恨之心。
只不过,他们懂得转境,能够驾驭自己动荡不安的心而已。
这时,已经是日衔崦嵫,西南方红霞万里,煞是奇观。
晚风袭来,卷起洗尘台上一地的赤红的枫叶,与夕霞晚照相映成辉。
再加上凌霄峰高不见顶,直插云表,洗尘台正是在这一片云海之中,因此这群白衣弟子,就如同步履在灵动的红毯上一般,远远望去,颇有飘逸出尘之美。
众人俱都御剑回山,原采撷则还是和游丽儿一起,虽然他如今已是半大小伙,然而众师兄师姊尤其是游丽儿还把他当做刚上山时的小孩子看待。
原采撷自然也喜欢与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师姊游丽儿待在一起,因为随着年月递长,游丽儿便如同俏仙子扬轻羽一般,出落得风华绝代,清丽妩媚之余,更添了几分人见人爱的稚气。
因此每次和游丽儿在一起,原采撷总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有时面红耳热,有时更是心中犹如鹿撞一般,故而他曾多次想避开避开游丽儿,但才不见片刻,又对那种不自在的感觉产生依恋之感。这曾让他左右为难,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但奇怪的是,心中自从牵挂着师姊之后,他每次打坐用功,眼前的那些惨痛的画面就不知不觉之间少了许多,起初他还以为是因为修行有了效果,因此倍感欣喜。
后来才发现,屠村惨状虽然很少现前,然而游丽儿的一颦一笑却如同根深蒂固一般,让他始终静不下心来修习道法。
修行之中,苦受固然难除,然而乐受也是另外一种层次的苦受,因为它不是修行人通过修习道法,将原来的苦受(屠村惨状)转变为正知正念,而是在潜意识之中选择用另外一种喜乐的感受来逃避原来的苦受,其实逃避心态下的乐受,比苦受更加可怕,让修行人更加无法放下。
因为在人的潜意识之中,始终都是趋利避害的,乐受既然为心中所喜,故而潜意识里会欣然接受。
所谓若作圣想,即入群邪。因为这个过程,从始至终,都是由邪入邪,根本没有修行功效的存在。
原采撷虽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少年,然而自从疗毒期间得了仙家灵药玄黄丹之力,先天顽疾三阴绝脉被游九霄打通,后来又得万年人形参仙之药效,全身经脉畅通无阻,灵台空彻,神明气和,因此不仅身体日渐强健,智慧天资也有所提升。
可惜的是,他性格外柔内刚,表面上乖巧懂事,其实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