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用了大概小半个时辰的功夫,郑芝龙带领着水手刘三强,以及三百名家丁,这才用山坡上,迈着缓慢的步伐,来到了山脚下小型城堡一面的城墙前。

    由于他们这一路走过来都非常的谨慎小心,根本就没有惊动到城堡八个角上箭台里面呼呼大睡的荷兰海盗,真可谓是达到了神不知鬼不觉的程度。

    此时的郑芝龙觉得事不宜迟,当即吩咐跟随他前来的三百名家丁,以十个人为一组,准备利用拴在他们腰间的绳索攀爬城墙。

    当然了,作为这一次带队的郑芝龙,他自然身先士卒,从自己的腰间,也解下长达两丈的绳索,把绑在绳索一端的飞钩,跟随左右两侧的家丁们一起抛到了他们面前两丈高的城墙上沿。

    等到飞钩结结实实地挂在了城墙上沿的城垛口,郑芝龙便带领着站在他左右的两侧十名家丁,包括负责带路的水手刘三强,顺着固定好的绳索,用了半盏茶的功夫爬到了城墙上面。

    随后,郑芝龙便一声令下,分别派遣八名家丁,拿出来插在腰间的短柄刺刀,赶往城堡八个角上的箭塔下面,把正在呼呼大睡的荷兰海盗统统刺死。

    紧接着,郑芝龙便吩咐等下城墙下面的其他二百九十名家丁,使用飞钩绳索快速地爬上了城墙跟他们进行了汇合,兵合一处。

    生怕有城外的人顺着他们的飞钩绳索在爬上来,郑芝龙又吩咐家丁们,把他们各自的飞钩绳索统统收了起来,俱都挂腰间以备下次使用。

    把城堡八个角上箭塔下面的荷兰海盗统统刺死了以后,郑芝龙吩咐现在已经全部爬上城墙的三百家丁,在城墙的甬道上面,把荷兰海盗的这个城堡包围了起来。

    由于到了生更半夜时分,天色一谈漆黑,夜空中只有点点星光,郑芝龙此前在百丈远的山坡上,对这一座山脚的小城城堡进行观察的时候,并不是太仔细。

    现在,站在城墙甬道上的郑芝龙,通过近距离的观察这才发现,在城墙八个角上的箭塔下面,发现都安装了一门大炮,长度大概有三米,口径约莫在一百二十毫米,重量应该有两到三吨。

    看到这里以后,郑芝龙当即就大喜过望,禁不住暗自在心里头兴奋不已地思忖道:我前端日子在香山澳光想着把葡萄牙人的火绳枪,仿制汉阳造做成了新式步枪,怎么把这种荷兰人的红夷大炮给忘记了呢。

    等到把黄程,还有那十几名水手从城堡下面的地牢内解救出来,重新回到了香山澳以后,我一定要把荷兰人的红夷大炮带回去几门,好好地再请兵工厂的工匠师傅研究一番,仿造生产迫击炮和掷弹筒,增强一下军事装备。

    当时的明朝人见到来自欧洲的洋人,尤其是荷兰人,被叫做红毛洋人,书面语是“红夷”,荷兰人的大炮自然顺理成章地被称作红夷大炮。

    后世之所以把荷兰人传入明清两朝的红夷大炮称作红衣大炮,一说是因为明朝人从荷兰人手中购买的红夷大炮上面,都盖上一块红色的纱布,因此,就有了“红衣大炮”的这个名字。

    另外一说是,清朝入关灭掉了明朝以后,为了避讳“夷”这个字眼,把当时人们称作的红衣大炮,改称为红衣大炮,就这样久而久之地流传了下来。

    不管上面这两种“红衣大炮”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红夷大炮是荷兰人率先传入明朝的,而且,当时,明朝已经处于中后期。

    据说,荷兰人建造的这种红夷大炮,最大射程可达十里地远,一般两到三吨重的红夷大炮,炮弹可以轻松地发射到七八里地远,不成任何问题,当然了,最大射程并不代表有效射程,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也有三到四里地。

    为了观察一下城堡里面的地形,郑芝龙还专门在城墙的甬道上绕行了一圈,他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不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