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九龙寺,坐落于泰山旁的莲花山山顶。相传楚国开国帝王在泰山封禅时,天色突变阴沉,云海翻涌,远远有异声传来。众人以为不详,大惊,赶来护卫皇上。突然,远处金光乍现,九条金龙自云海中翻腾而来,霎时,天地都沐浴在金光之中,乌云也退散得一干二净。此等吉兆令帝心大悦,遂下令于莲花山上建筑九龙寺,承万民香火,守楚国基业。

    来到九龙寺,夏无忧就准备去找方丈慧空大师,刚走到院内,一个小团子颠颠跑过来:“大哥哥,你怎么来了?是来看我的吗?”

    摸了摸小团子圆圆的脑袋,夏无忧笑了:“是呀,大哥哥特地来看智敏的。不过呢,哥哥现在想找方丈有点事,智敏等等哥哥好不好?”

    “好~”

    来到门前,深吸一口气,夏无忧敲了敲门,“进来吧。”一个沧桑却不显衰老的声音自门后响起。

    推门,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坐在蒲团上,一串硕大的佛珠挂在颈间,垂至膝前。

    夏无忧自己的身世,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晓,方丈在他心目中,地位并不比父亲低一等,没有方丈,刚出生的他绝对活不下来,拜师后,五年中有三年是在九龙寺中度过。夏无忧至今还记得,七岁时,当其他同龄人正在私塾中随着夫子摇头晃脑,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他却被父亲牵着,跋山涉水三个多月,从温馨的山庄来到庄严的寺庙,收徒仪式之后,父亲就离开了,留下他一个人,没有熟悉的家人,只有念经的和尚,那种惊惶,那种无措,他曾以为那会是他永远无法醒来的噩梦。

    可是,他曾以为的状况,并没有出现。是方丈,他的师父,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陪着他,渐渐抚平他幼小心灵的伤痕。于是,他开始和方丈一起习武,学方丈抄写佛经,在众僧的念经声中习字,一颗心,不再害怕,而是平静。

    屋内低低的念经声停了下来,方丈缓缓睁开眼,看着来人,夏无忧亦是看着方丈,看着方丈和记忆里一模一样慈祥的眼神,想着心里的委屈,眼角悄悄泛红。夏无忧径直走向方丈左侧,轻车熟路的从旁边的柜中拿出一个蒲团,一个木鱼,一串佛珠。

    每次夏无忧前来九龙寺,都会带着委屈,方丈都看在眼里,可他不会去安慰夏无忧,而是让他念佛,一直念到夏无忧自己觉得够了才停止。一时的指点和安慰,可以很快让人醒悟,可这并不能长久,无忧还只是一个孩子,而他已老去,若他圆寂后,无忧再遇困难却无人指点时,就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他不会问无忧任何事情,也不会去安慰亦或指责他,而是让他心静下来,自己去分析,然后做出抉择。也许,无忧有些选择并不太好,可是,一件事情的好坏正确与否,都不是暂时的。

    少顷,屋内又传出了一年轻一苍老的念经声。

    春去秋来,寺庙里的榕树枝叶绿了又黄,而无忧,依旧重复着每日习武,练字,念经的枯燥生活,绝口不提归家之事。

    今年的雪来的很早,厚厚的雪花一夜就白了整座滁州城。农户们都喜气洋洋,瑞雪兆丰年,明年收成定会大好。

    山庄里也已经架起了火炉,长子夏忠随庄主夏焱学习庄中事务,次子夏怿一心扑在铸剑之上,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幼女夏思待字闺中,温柔娴静,而老庄主夏祁,早就在夏无忧离家之日闭关,不见任何人。

    推开窗,一只鸽子咕咕飞到夏焱手上站稳,取下信筒,看完内容,夏祁无奈摇头。

    “父亲,可是三弟来信?”夏忠看见父亲的动作,问道。

    夏焱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并未回答。

    没有否定,便是默认了。夏忠看着手中账册,却半字也看不下去,斟酌了半晌,才忐忑道:“年关将至,不知无忧他”

    “无忧的武艺虽好却不精,所以一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