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斗争有失败的一方,当然就有胜利的另一方。
接下来就是行赏了,副都御史徐有贞以本官兼翰林学士入值内阁,典掌机务,晋迁兵部尚书;
武清侯石亨,被封为忠国公,统领京营兵马;
都督张辄,被封为太平侯;
曹吉祥,被封为司礼监掌印,同领京营监军事;
刘永城,被封为御马监首领,同领京营副监军事;
石彪封大同副总兵;
还有一干人等,尽皆大大提升官职。
袁彬被封为锦衣卫百户,统领御前近侍。
杨铭,王建,赵老五,皆授锦衣卫总旗,统归袁彬节制。
张叁好本是监生出身,属于文官系统,被授正八品实缺,朱祁镇命他自去吏部补任,他吞吞吐吐的说想要参加科举,怕当了官就不能科举了!
朱祁镇心情大好之下,大手一挥道:“你尽管前去补任,至于参加科举的事嘛!既然,有宋一朝允许,朕就恩准你参加了!走国子监正当的程序吧!”
张叁好赶紧谢恩。
为什么说是实缺呢?
因为,到了大明中期,社会已经稳定下来,读书人渐渐多了起来,进士c举人c监生不像明初那样稀缺了,许多人得到了官员身份,却没有相应的职位,想要得到实职,就需要到吏部文选司报备,然后排队等候。
据说,那没有背景的,等上几年都安排不上实缺。
再说,这个正八品文官是不是小了点?
不然!大明朝以进士得官为正途,举人c监生属于杂职,上升空间有限,初授官一般都是,杂职,不入流或从九品官职,所以像他这样监生出身,得授正八品,已经是质的飞越了。
他四叔的女婿,进士出身都好几年了,不也才是个正八品县丞嘛!
他大伯家的儿子刘叁宏,县衙户曹令吏,牛逼的不行不行的,不也才不入流,连个杂职从九品都不是嘛!
还有他二伯家的从八品检校,那人家还是举人出身呢,埋头苦干了十几年,才得以授官从八品。
其实,他还是挺满足的,也没去羡慕袁彬的正六品百户,杨铭他们几个的正七品总旗,必竟明朝文贵武贱,文臣与武将之间,是不能用官品来衡量的。
次日,风和日丽,是一个好天气,他来到了吏部,准备把这个实缺弄踏实喽。
待到了门口一看,排着老长的队,都是等着补缺的,有初受官身的,也有三年任满等转任的。
他从怀里掏出文书,递给守门的吏员。
可是,这家伙竟然鼻孔朝天,傲气逼人的接过文书瞅了瞅,轻蔑的边笑边说:“你这是想当官想疯了吧!怎么?这是自己写的吗?还即到即补实缺!你也不往后面瞅瞅多少人排着队等着呢!再看看你这盖的什么大印?爷们在这门口十几年了,今儿算是见着稀奇了!”
说着,把文书扔回了他怀里,又说道:“碰到爷算你走运!麻溜的赶紧走!再不走给你吃板子!”
他这下郁闷了,这是初入内阁,典掌机务的徐有贞办的文书,怎么会是假的呢?
‘’不可能!你不认识找认识的来看!说我的文书是伪造的!你也太信口开河了吧!‘’
守门的吏员也是横惯了,往来吏部的官员,一般都是点头哈腰,低眉顺眼的。
曾几何时,见过这么嚣张来求官的,也是怒了,呼喝着小吏就要动武了。
吵吵嚷嚷,推推搡搡间,听见了动静的吏部主事走了出来,问明经过,接过他的文书一看,明白了。
原来这段时间,朝堂官员变迁太频繁,如果像以前那样走正常程序,时间会拉的很长,且不一定会落实实缺实补,为了让夺门有功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