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借粮之后,让很多穷苦之人看到了希望,捻党随处可见,遍布豫南。平舆街周边县乡的捻子头领都积级领导着闹捻,势力一再壮大。另外,鉴于安徽省周边的捻子们已经转化为捻军,成为正规的战斗部队。于是陈大喜也号召各地捻党加速建立拳棚,每天进行战斗训练。一棚三、五十人不等,成为主要是贩运私盐的青年、贫苦人家、破产者、失意之人,更有团勇乡勇等加入了棚子。拳棚规定一人有难同棚帮,一棚有难各棚帮。每天学习兵器、格斗。同时进行兵器打造,火药火雷制作。陈大喜任总教练,和儿、陈文、我骆杰等都到各棚流动教授各种技能。把过去分散的捻子成为互相协作的组织,势在最终也形成战斗部队。
为了宣传捻子,引起阶级斗争。这时候产生了批孔斗争。
山东孔子,名丘,字仲尼,因排行老二,所以又称为孔老二。孔老二维护奴隶制度,敌视奴隶起义。历代王朝为了利用孔子的儒道,作为奴役人民的工具,便极力吹棒孔老二,称之为圣人。在曲阜修建孔庙、孔林。把他的后代也对为圣裔。皇帝更是加封孔子后人“衍圣公”的爵位,并且这个爵位可以世袭,面且在孔庙附近修建衍圣公府(即孔府)。孔府是一个世袭的贵族大庄园,孔府霸占的土地遍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多达一百多万亩。这些后人们更是残酷的剥削贫苦农民,过着荒淫的生活。更是私设公堂牢记,动不动就严刑拷打,残害农民,无恶不作。
签于此,捻军中的文人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千多年前,孔老二在陈蔡(今河南上蔡)传道惑众,被老百姓识破围困起来,饿得不行,快要死了。他便无耻的派子弟子逼迫一个穷苦老汉范丹,借出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后来他做了官,发了财,却不承认,拒绝还账。现在有钱的读书人都是孔丘的学生、孔丘的后代。捻党和穷人们都是范丹的后代。范丹的后代有权力向孔老二的后代讨还旧债。这个朴实的故事很快在各地的捻党中传了开来,捻党群众个个都决定跟官僚地主干到底。后来山东孔庙被毁,孔府被捻军围攻破坏都是后话。
安徽的捻党结盟后,自皖北出击,从永城、鹿邑一带进入河南。陈大喜号召河南各地的捻党极力配合安徽捻军协同作战。并多次带领河南的捻党打捎,夺取官府、地主豪绅的财物。陈大喜规定:打捎的对象是官府、地主、豪绅,不得侵扰穷苦人家。打捎获得的财物,按人头分,不得私自藏匿。------此时,陈大喜实则是借帮助安徽捻军之名,扩充壮大自己的实力,一举两得。咸丰七年,出现大面积蝗灾,平舆周边已经无粮可打。为了解决灾荒问题,陈大喜决定北上打捎。
这次打捎非比寻常,这是我们获得钱粮的唯一途径了。更实际点说,要稳固我们的队伍不被饥饿、疾病等摧毁,我们必须打出去(没吃的,人心不稳,捻子们也就要离开拳棚自己找出路了)。陈大喜把精通武艺的安排到了一线战斗,中间则是各种牲口车辆和普通捻子混杂,后边也安排了众多捻子。当然,还有我们化妆在外的众多眼线盯着四周各种势力的动向。我们向北,过项城、淮阳、太康、通许,抵达开封。开封府随之调兵拦截。陈大喜却指挥我们向西,避实就虚来到密县、禹州发起进攻。打了个官府措手不及。同时攻破许多寨子,夺得很多钱粮骡马。然后,我们将钱粮装上车子,整队做为护卫,一路凯路而回。沿路上穷苦人向我们讨吃的,我们一一赠与。因此,各地百姓都得知陈大喜的名字,我们打捎的队伍受到他们的拥护爱戴。后来我们便走一路打一路,新打下的钱粮,除了满足自己队伍日常开销,其它的便就地分与当地穷苦人家。所以,便有许许多多的青壮年加入我们,我们的队伍迅速壮大。
此后的几年里,每年春秋天气温暖的时候,陈大喜就会带领我们大队伍出去打捎。同时,令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