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节

    旧事

    大越的第一代帝王在历史上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以富商之子的身份于乱世之中揭竿起义自立为王,攻下一座又一座城池,划地建越,与北楚南北对峙。他平定内乱,济世安民,励精图治,开创了大越的第一个盛世。然而,他只来得及对他治下的盛世江山粗浅地看上一眼,便因病辞世。其年,太子七岁。

    于是,大越的第二代帝王于七岁登基,太后辅政,同年改元天启。太后颇有政治素养,她开设科举制,选贤举能,为幼帝筹选治国良才。

    天启七年,幼帝亲政。太后隐退礼佛。

    天启八年,越帝裁撤丞相,设立三省六部,收拢军队,中央集权,充分展现出了帝王该有的厉辣和威严。

    天启九年,越帝力排众议,立一北楚女子为后。

    天启十一年春,大越初现旱情。仲秋之夜,皇后产下一子,封号玉珩,为太子。

    天启十二年春,大旱未解,天干物燥,东宫长宁殿失火,皇后与玉珩太子均葬身大火之中。

    天启十三年初夏,毅亲王府诞下一位郡主。同日,天降甘霖,大越三年之旱得以缓解。越帝大喜,赐此女为公主,封号霖泠。次日,越帝宛氏美人产下一对双生子,名靖山、靖水。

    天启十四年,于双生子周岁宴时,杨靖山封祺瑞太子,杨靖水封洵王,宛氏封崇英夫人。

    天启二十九年春,越帝指婚霖泠与东亭侯府,封东亭侯府侯爷慕恒为驸马。公主尚未下嫁,北楚进犯,东北榆地失守。驸马挂帅,新晋将军许奉安为将,率十万兵马赴榆地救关。这一战于榆地素丘城开始,于越楚边境饮马河结束,仅仅历时三十二天,史称二十九年之乱。最终北楚交还榆地,退出越境。这一战虽是越军荣胜,却也是惨胜,驸马与许奉安均受重伤,驸马于回京的途中终是不治身亡,而许奉安则率领残兵五千余人回到了京城。许奉安愈后仍是经脉俱损,再也无缘战场。然而许奉安带回的一员边境将,正以某种不可知的方式于朝堂之上风生水起。

    第二节

    沈醉

    天启二十九年是不安定的一年,年初的一场战乱稍将平复,大越腹地以魏家堡为中心的大旱接连到来。旱地灾民无食果腹,治安日趋混乱。在大越国库捉襟见肘之时,一位初到京城的边境将提出以工代赈之法,既节省了大越的人力财力,又使灾民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以得衣食之安。试行后情况转好,越帝不禁对这将刮目相看,破格晋其为中郎将。

    这位中郎将名为沈醉,原是榆地边城的将。主将败亡后,沈醉迅速持主将军令以主将之名收缩兵力等待与援兵汇合,避免了散兵不必要的伤亡。据说驸马当时见到沈醉之后格外赏识,应允此战之后定要带其觐见越帝。驸马身亡之后,许奉安将沈醉带回了京城。

    沈醉自言本是京郊弘城人,幼时家中突遇变故父母双亡,后拜了一道士为师,跟随其来到了北方边境一个叫做巫渠的镇。道士似与一位边境军官熟识,便将沈醉托付给了那位军官,从此沈醉便在军中生活。沈醉武学资质极高,且为人谦和有礼,很快就得到了主将的赏识和同袍的喜爱。经历了种种之后,主将已是将沈醉视为了自己接班人的不二人选。若非二十九年之乱,沈醉大致便会在边境度过一生了。

    二十九年的短暂旱期结束后,越帝对这位中郎将的青睐,那可是有目共睹的事了。在京城赐了宅子不说,在京郊弘城又赐了栋宅子,说是以慰其父母的在天之灵。此后,一些目光敏锐的官员便开始陆陆续续地登门拜访,企图结交这位军方的红人。有些品级较高的官员不好屈尊降贵登门,便遣人送了请帖邀请沈醉某某酒楼一聚。沈醉处理起来这些关系似乎游刃有余,不费吹灰便结识了一些官场的显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