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虬(1851一1903),清改良派。字志三,晚号蛰庐,浙江乐清人。举人出身。著《治平通议》,主张“欲图自强,自在变法”。提出设议院c兴制造c奖工商c开铁路等主张。参加康有为发起的保国会,后在温州设学堂c办报馆等。戊戌变法后被通缉,避居温州一带,后即一意行医。另有《报国录》c《蛰庐文集》c《蛰庐医案》等。
陈炽(1855一1900),清末改良主义者。字次亮,号瑶林馆主,江西瑞金人。光绪举人。历任户部郎中c刑部章京c军机处章京等职。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光绪二十一年(1895)与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任提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并提出发展经济的措施。维新失败后,忧愤而死。著有《庸书》c《续富国策》。
陈功甫(1890—1942),民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初名陈敬楙c又作陈楙(懋)c更名鸿藻c字功甫。浙江苍南人,清末贡元,国立北京大学文学士,曾任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史学教授c国立广东大学文科教授c国立中山大学文史教授兼史学系主任兼广州市立二中校长c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c《学生杂志》主编。一生抱“教育报国c著书立说”之夙愿,从不涉政,声名却远播学c政c教各界。专注对中国近代史学科教研,是中国近代史c史学史学科教研先驱。1936年回故里隐居直至1942年病逝。著有:《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述略》《中国最近三十年史》《中国革命史》《义和团运动与辛丑和约》《日俄战争与辽东开放》《日俄战争史》《学生杂志》第16—18卷主编等。摘自陈先满(笔名陈圣吾“史家陈功甫传略”)。
陈国栋,字槐三,号松樵,民国甘肃隆德人(今宁夏隆德),生于清光绪年间,清时廪生。主持撰写了《重修隆德县志》,此书详细记载了地震的六种前兆,也称“震兆六端”,通过动物的反应以及天气的变化来预测地震,时至今日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内对地震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使得人们对地震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国内的一些古籍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震兆六端”影响最为深远。
陈光(1905年2月24日-1954年6月7日),原名陈世椿,湖南宜章栗源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其他陈姓名人有西汉将领陈立;南朝陈皇帝文帝蒨c废帝伯宗c宣帝顼;北朝北魏大臣陈建;唐画家陈闳;明画家陈淳;清学者陈启源,诗人陈訏等。
这些人为之后的陈家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王家少族长王哲是崇尚武力的人,因为看不惯陈家所做所为,自己一人杀了陈家八十口老幼,惨不忍睹,陈鹏的父亲就是被当时杀害的,陈鹏的爷爷也成了植物人,现在整个陈家都是陈鹏一人掌管。
那次陈鹏也带领陈家精锐500多人,拿着刀就冲进了王家,可王家的人拿着枪,但陈鹏也没有畏惧,飞快的冲了上去,瞬间倒了一百多人,趁着换子弹的时间,陈鹏一行人杀了枪手,王家大批人也涌了进来,陈鹏三百多少,被一千多人包围着,陈鹏的手下都是亡名之徒,三百人,硬是杀了他们一千多人,势不可挡,王家老少全被杀害,只剩下王哲带着其他五十多人逃走了,陈鹏一站成名,大批人来投靠陈鹏,由此陈家成为了最大的家族。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其始祖姬晋为黄帝后裔,王姓主要源于姬姓;2013年,根据国家官方数据统计显示人口为9468万人,其人口之多;(ángxg):是一个源头众多c族派纷繁的姓氏。有的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陈厉公次子田完的第9世孙)后裔,以王族称谓为氏。[1]有的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有的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