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置办喜事,于情理来说可以唤温明朗一声“大哥”,然而这般唐突,倒显得他的攀附之心明显,遂以官下之身同他说话。

    “今日天气朗清,难得没有下雪,故想出去走走。”视线从街道口挪至眼前之人身上,温明朗的神情依旧难辨喜怒,“本是务公时间,你来我处,可是为何?”

    段天胤道:“南郊旧宅一案虽极为普通,但却让人无从查办,昨日顾大人带领下官去那宅子走了一遭,除了瓦片残屑,暂无分毫痕迹可寻。下官初入仕途,学识浅薄,特来大理寺向大人学习一番,不巧被人告知大人来了衙门,下官故折路过来。”

    温明朗负手立于衙门前,寒风拂面,撩起他鬓角的一缕垂发,冷峻之气无端扩散:“顾尚书可是本朝断案能手,你是他门下都管主事,该学习也是在刑部,来大理寺学习,你就不怕顾尚书生气?再者,他即有心协助本寺,想来早已是胸有成竹,怎么,他也似本寺这般如无头苍蝇乱撞?”

    素闻刑部尚书顾黎与大理寺卿不和,两人在争夺案子这块地儿上互不相让,但凡有难办的,两处都会请旨圣上,力争给己方。今日一见,还真是不假。

    他此番话里刀剑暗伏,段天胤倒是意外地冷静,含笑道:“此案看似寻常,实则无迹可寻,可见那凶手心思足够缜密,温大人与顾大人同朝为官,皆是为朝廷效力,互帮互助,乃是缘分。”

    温明朗拉下眼皮将他打量了一番,默了片刻,说道:“在衙门蹲着颇觉烦闷,你若有事问我,便一同走走罢。”

    两人徒步行至闹市中心,交谈的话语逐渐被诸多小贩的叫卖声掩盖,温明朗索性一头扎进了两道的摊位里,抛开烦事,让脑子清醒清醒。

    他打小就生活在书堆中,着锦衣,食山珍,因其天资过人,于十七岁那年便在科举中拿了榜眼。他的性格虽随了太傅的刻板,但从其殿试的答题来看却是让人倍感意外,文笔犀利中不乏细腻,每一个字都似精雕细琢般令人垂慕,“思路明晰”c“字字珠玑”这八个字更是圣上对他的评价,后由吏部各司商榷,最终决议将太傅的大公子分拨至大理寺,任从五品断丞。

    经过六年的证明,吏部确实没有看走眼,在不受太傅大人半点惠泽的情况下,温明朗一路攀爬,凭一身本事终至三品寺卿之位,乃本朝最年轻的一位大理寺卿。

    从呱呱落地到如今的声名显赫,他的人生统共分为两个阶段——读书和务政。所结交者非雅即贵,这种市井小民的生活,只有耳濡,从未目染,如今身处市集繁华处,竟有种莫名的畅快之意。

    小贩所售物品杂而多,其中当数锦缎布匹胭脂粉黛最为惹眼,放眼望去,琳琅满目,另也有瓜果时蔬贩卖,清香扑鼻,驱走寒气。

    京城本有固定的街道供小贩们生活,但眼下时节特殊,那条街道早在腊月初就已水泄不通,所以贩夫走卒们才会移步至其余街道,而在京中巡逻的守卫对此也持着往年的惯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难保小偷小摸及抢掠之人肆意妄为,却也不得不提高巡视。

    胡乱逛了一遭,温明朗觉得自己的眼前有星星在闪,实在是颇晕乱,有些甚好的东西,比如方才在一个大叔小摊上瞧见的那串檀木佛珠,以及身侧这位妈子所售的脂粉,都是物美价廉之物。

    只是他乃朝廷命官,虽是便服出门,但若拿钱买下这些东西,难保这人来人往之中会探出那么一两双眼珠子将他盯上,然后以一个什么“收赂百姓”或者是“强制买卖”的罪名给他扣在头上,虽说摘下来不难,可到底是麻烦了些。

    忍了给老太太和明姝明言买礼物的念头,温明朗转过身来,正巧见到一个衣着褴褛c蓬头垢面的乞儿手执半个破碗卑微地向往来之人行乞,然多为视而不见者,亦或有厌恶驱赶者。

    乞儿碰壁,脏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