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政委说了公审必须要有程序,不管哪一边,都有说话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知道城管军是讲道理的,才能更加拥护燕王。”想了想又道:“军团长别担心,政委心中有数。”
张信啧了一声,摇头道:“我不担心他,我担心军饷……”
第五安冲杨讼师露出了微笑,道:“辩护人请继续。”
杨讼师瞟了瞟张信,暗道:“这两位将军不会是故意唱红黑脸吧?我这下可是骑虎难下了。”
第五安瞧得分明,说道:“杨讼师,我早已说明,你在公审过程中说的每一句话都免责,千万不要有顾虑。当然,你也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大家都要讲法庭纪律嘛。”
杨讼师暗道:“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我也顾不上那许多,不然以后谁还雇我?”当下清清嗓子,道:“但凡曲阳城人,有谁不知鲍大家素来慈悲为怀?当年方成死了,方柳氏也向不少人家借过银子,可有谁借给她?”
“没有!只有鲍大家,他听下人说起此事,立刻起了恻隐之心,着人主动给方柳氏送了五两银子过去,让方家了了后事。至于何时还银,双方并未约定,又哪里有隔月催帐之说?”
“将军……审判长,我想强调的是借银和纳妾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借银是鲍大家仁慈,嫁女是方柳氏自愿。现在方柳氏倒打一耙,要么是诬陷,要么是受人指使,其心可诛啊!”
…………
夜已深,但易十三仍然没有歇息。或许是天气过于闷热,他心头颇有些烦躁,便出了房门透透气。
不知不觉,望台在前。
李景隆不在的时候,易十三总会有意无意地会到这里来;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放飞自己的心情。
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更是一种无法向人诉说的心情。
他可以肯定,这个世上除了他自己,绝对没有人会像他那样迫切地想拥有千军万马;不仅仅是为了驰骋缰场的豪情和快意,还有实现梦想的执念。
哪怕是师父习坎。
虽然习坎是师父,虽然他救了自己性命,虽然自己的身世都是他亲口所说,但易十三还是肯定,师父并不了解自己的心到底有多么迫切。
这个执念有些深,这个梦有些远。
但易十三坚信自己一定会完成。
十三的名字是自己取的,目的就是为了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洪武十三年;而姓自然也不是真姓易,真姓是胡,姓易只是取其改变之意。
改变,是他的目的。
本以为遇着李景隆,会让自己离这个目的越来越近;甚至为了这样,他自觉已经忍辱负重。
但李景隆还是让他失望了。
深深的失望。
说好的超人军并没有,说好的百户所并没有,否则,自己此时至少可以统率三千人马,而不是领着三十余人缩在曹国公府。
望台后面是李景隆在寝所,虽然知道他不在,但易十三还是克制不住,缓缓地踱了过去,远远地看着。
眼中的一切都不属于自己,但如果没有洪武十三年,自己拥有的应该不逊于眼中看到的一切。
这并不是妄想,因为在废丞相之前,左相是百官之首;虽然爵不如公,但手中实权又岂是区区曹国公所能相比?
而改变这一切的,正是朝廷。或者说,是代表朝廷的那个人。
那个人已经死去,但他的后人尚在,他的江山尚在;而自己要做的,便是要将那个人的后人除去,给他的山河换个颜色。
此为以牙还牙!
正自出神,易十三忽地觉得眼中有些异样;眼中是一扇窗牖,远远的、露着缝的窗牖。
那是李景隆的寝所。
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