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让我过来便是想跟你说,如果你同意,这六套用具,无论是碟子c勺子或者碗破损了,拿着碎片,我们免费给你换新的,一直到你不再用这套用具为止。”

    杜三妞真想问,如果我不同意呢?话到嘴边,“替我谢谢你们东家。这里离我家还有段路,麻烦你们帮我送到家。”

    “应该的。”中年话音落下,推着板车的青年直起腰。

    甫一进杜家村,两人就被村南头的孩子们围住,“三姑奶奶,他们是去你们家的?”

    “三姑姑,这车里装的什么啊?”

    小孩子们七嘴八舌,三妞笑吟吟道:“碟子c碗c盆,过几天我二姐回门用,那天都来我家吃饭啊。”

    “不用你讲啦,我们都去。”小孩子们说出来,想一下,“不过,我们不吃白食,三姑姑,要洗菜你喊我们啊。”

    “好。”三妞眼角堆满笑意,两位送餐具的男子相视一眼,等看到杜三妞家五间大瓦房,只比路东面的七间两进院子差一点点,“大哥,你家这房子盖的真不错。”不禁赞叹。

    “我这辈子就挣这处房子。”杜发财见他眼睛往对面瞅,“那是卫家老宅。”

    “卫家?”中年管事不明白。

    杜发财道:“对,咱们亓国最有名的卫相爷了。”

    “我天,你,你是卫相爷的邻居,这”惊喜来的太突然,中年管事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以前听别人说卫相是咱们广灵县的人,我还纳闷广灵县没有姓卫的大户,没想到居然在杜家村,我的老天爷啊。”

    “我们杜家老祖宗当年和卫相的太爷爷一起逃荒来到这里,当初这里没有一户人家,南边村口的那座桥也没修,前面是河后面是高山,想去广灵县只能坐船。一晃这么多年过去,要不是每年卫家都派人来修老宅,上坟,甭说你,我也快忘了杜家村还有户姓卫的。”

    “爹,别说了,你没事人家管事大叔还有事呢,赶紧把车上的东西搬下来。”这段说辞三妞听腻了,只要有人好奇路对面的大宅院是谁家的,他爹都会拎出来说道一番,明明平日里也不爱说啊。

    杜发财嘿嘿笑着把所有用具搬下来,在家稍稍歇一会儿,就说:“我去县里看看桌子好了没。”

    “晌午别回来,在大姐夫家的酒肆里吃饭,下午让他找辆驴车送你来。”杜发财年过不惑,三妞疼她爹,“大姐夫敢说忙,你就说我二十四后天不在家。”

    杜发财好气又好笑,偏偏拿她没法,毕竟闺女为了他好。

    正月二十四,大妮来给二丫添箱。本来这事她自个过来就行了,段守义指着昏暗的天空,“今儿天冷,我送你去。万一你冻生病了,咱闺女也得跟着受罪。”

    杜大妮性格软绵,温柔贤惠,不好意思拆穿丈夫,“我们买块猪排骨?”

    “买什么排骨,割二斤羊肉。”杜大妮的婆婆要面子,听到这话,“大冷的天,你们到地方喝点羊肉汤也暖和。”

    很早以前,《国语楚语》中便有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由于古代等级森严,下层百姓餐桌上从未出现过猪肉。

    即便后来亓姓人统一华夏,阶级不在那么明显,亓国百姓也很少吃猪肉,除了根深蒂固的等级之外,便是这时期的百姓食猪肉,除了烤c腌c熏c水煮之外,没人知道别的吃法。

    慢慢地,没人愿意再食用相比鱼肉的细腻,鸡肉的鲜香,土腥味极重的猪肉,猪的身价也跟着一落千丈。

    三妞前世从事餐饮行业,很清楚百姓食猪肉开始于宋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苏东坡的东坡肉,兴起于明清。

    三妞用猪肉炼油的事没到处说,段守义也不是多嘴的人,以致于他娘也不知道最近大半年酒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