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谁给惹我闺女等等。还有的更甚,小小年纪排满了各的艺术班,考试班,美其名的说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好像是大跃进时代似的,大家拼命的要充电,导致很多的知识分子累死在跃进的层面上。
我很喜欢程乃珊的《闺秀行》里的一段话,借此摘录,是这样讲的。
“称为闺秀,是绝对讲究出身的。闺秀不同于富家女,所以这个称呼是金钱买不到的。”
“闺秀可以家境平平,但必精谙琴棋书画,即使家道中落,流落凡世村野,然那份与生俱来的高贵典雅,秀娴仪彩,仍会顽强的从细节中流露出来。”
“闺秀大多不谙时尚,与今日的白领美眉不可同日而语,她们永远也成为不了时尚风标。但她们是一叶弥散着檀香的精到的书签,人如淡菊地安于自己选择的那种人生章节里,若柔若刚,还明似海,遵守着自己的原则。”
所谓闺秀讲究出身,在我理解为,这个出身在现今社会里可以理解为父母的身教,父母倘若都是爱读书的人,我想儿童的模仿天性里一定也会有这样的模仿力量。父母可以出身乡野,但是我想每个出身乡野且后来有一定的资历的人一定是具有这样的父母的。父母只有用了心去重视孩子的教育,那么小树苗才会成长,和小树苗一起成长,哪怕只是做样子在看书,孩子看在眼里也会因为好奇去偷窥下的。父母的行为很多情况下会导致孩子一生的行为都是跟随其左右的,所以好的父母一定是从自我做起的。
我很喜欢一个故事,是一个父亲如何教导女儿的所谓的“富养”,他并没有什么钱,那个时候女儿还小。他带着她去一些贵妇人常去的场所,挑一些举止文明且有教养的妇人让女儿去看,他们坐在一个角落里。女人觉得这很枯燥,而父亲说,作为女孩子你一定会长大的,你所接触的就是你所经历的见过的基本的东西,给不了你太多的时候,你要学会一些基本的礼仪。女儿又问:“爸爸,这些妇人在和一些男人,这个也是我要学习的吗?”父亲说:“作为女孩子,你要学会交际和不同的人,怎么去优雅的交往,这也是一项技能。”可能会有很多的人驳斥我,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外国,中国的父亲可不会这样做。这位父亲的富养教育我从某个面上是欣赏的,从小要小孩子去接触一些可能自己没法给孩子提供的眼界,这也算是一种精神层次的富养。古有孟母三迁之说,我想这也算是富养的,见了什么人,接触什么人,你便成为什么人,多少有些道理。
中国人说“娶不好妻子会影响三代人”,这里的影响,我想不言而喻便是一个女人的品德言行真的会影响到三代人的幸福。这很奇怪,但是也很现实,因为一个女性,在生活中扮演着,妻子c女儿c母亲c以后的祖母,一个善良的隐忍的女性可能会给丈夫一份知足,给孩子一个平和的心,给父母一个晚年的幸福,作为祖母,她的眼界又影响着下一代人。一个女人在一个家庭中占着主打的地位,似乎很操劳,可是很操劳的女人也未必就真的会有好的结局,那么这里还是有个眼界与学识的问题还有自身的品行,一个懒惰的女人没法教育她的后代可能会勤奋到什么程度,一个没有眼界与学识的女人也不可能影响到后代多么的有教养等。
我一直认为所谓的富养和金钱有时候并不挂钩,就好像我认为那些17c18岁的没有正当职业的少年一定也不是会没有出路,这很关键的是,他们没有走出去见过太多的东西,没有经历,就好像给你一个投资的机会,你不一定会觉得这是投资,也许会觉得是诈骗。
中国历史上有个很值得学习的家族,那就是曾国藩的家教且家族长盛不衰,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