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书文始,至今月之有余。初起,脑中混沌一片,不知所云。思,何故?乃腹中无墨所致。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何曾想,余以过而立之年,立无所立,回首观之,竟无一技之长。弗改之,四十c五十悔之晚矣,心恸之,遂志立修身,脱境而出,惟苦学之。
机巧之迹,偶遇文章知“了凡四训”,观之片页,甚是欢喜。幸得房中藏书数本,其亦在列,故通读之。
《了凡四训》袁了凡著,净空法师讲解。
袁了凡,本名袁表,后改名袁黄,字庆远,又字坤仪c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为了凡。
净空法师,俗名徐业鸿,53年间讲述种种佛法,受众人敬仰。
了凡先生童年丧父,母命其弃举习医,掌一技之能,亦可顾家,亦可治人,亦其父夙心也。遂听其母命,弃举业而求医。
后其在慈云寺偶遇一老者,似仙人,对其曰:“汝乃仕途中人,何故不读书?”其告之以故,并叩老者以姓氏里居。
老者告其以姓居,欲传邵子之《皇极数正传》。遂其引老者归之,告之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其遂起读书之念,恰其表兄有一好友,名郁海谷,在沈友夫家中开馆,其亲友亦可到此求学,遂送其至沈友夫家,拜郁海谷先生为师。
老者为其卜命,县考几名,府考几名,提学考几名,皆验。
复为其卜终身,言何时当补廪,何时当贡,何时当大尹,何时归,何时终寝,惜无子,其尽皆谨记。自以后,凡遇考校,其果皆不出老者所定。
期间遇一事,从廪生补贡时,当时提学即准其补贡,后被署印杨公所驳。直至殷秋溟宗师见其备卷,惜其才,准其补贡。其果与老者所卜一致,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后在京留贡一年,终日静坐,因知其命运何如,所想无益,故不阅文写书。
后归游南雍,入监前,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与禅师对坐一室,其三昼夜不瞑目,其容无倦,其想无杂。禅师问曰:“凡夫之所以不得圣者,乃妄念缠耳,汝静坐三日,不见起妄念,何故?”
其对曰:“吾生平亦被老者算定,得失与否,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吾要妄想,亦无可想。”
禅师笑曰:“我待汝是豪杰,何曾想,亦是凡夫。”
其问何故:“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
对曰:“世间惟人有凡夫命有所定,极善之人,命数拘之不得;极恶之人,命数拘之不得。汝此前,补老者算定,尽皆灵验,无丝毫之错,岂非凡夫之?”
其问曰:“然则命可破乎?”
对曰:“命由我作,福由我求,诗书所称,是为明训。然佛教中说:有求必应,求有所得,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其进曰:“孟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六祖云:“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这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进问其老者为其算群终身若何,其以实告之。
禅师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其细想之:“不应也。”何故,乃不耐烦剧,不能容人,轻言妄谈,好洁c善怒c惜名节,故不能舍己救人c多言c贪酒c晚不知眠,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禅师曰:“岂惟科第哉!世间千金人享千金者;百金人享百金者;饿死人定是饿死者。天不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百世德有百世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