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次日,李治依然将我带上了大殿,让我躲在帘后。在朝会上,李治再一次提起了皇后的废立之事。其时,拥王派迫于压力已不再坚持维护王氏,而是想改在我身上做文章,他们同意废后,可却坚持认为皇后之位不可交到我的手中。褚遂良在斟酌再三后,居然出列上陈:“陛下欲废王皇后,是因为小公主案和”压胜“案,其事既然有理有据,臣等也不敢再有异议。只是,新立之后理当选立名门闺秀,武氏出生寒微,怎敢为大唐国母?更何况,”他略顿了一顿,抬头看了看李治的脸色,再次开口道,“武氏曾为先帝才人,此乃众所周知之事。她本应留在感业寺出家修行,如今得蒙天子圣恩迎入宫中,立为昭仪,已是恩宠备至。陛下若以此人为后,就不怕遭世人诟病吗?陛下,臣前番甚至听闻,先帝本有意要武氏殉葬,只是不知这武氏为何没有尊崇先帝遗旨?就算不论这些事情,我大唐的皇后也该当是名门淑女才是啊,陛下!”褚遂良此言一出,朝堂上诸臣便纷纷议论了起来。我竭力想克制住自己,却终归意难平。过去,真的那么重要吗?只是因为我曾做过先帝的女人,曾是李治的庶母,就要时时被这一点所束,连我的儿子也只能永远成为陛下的庶子,未来新帝的臣子。我不会甘心就这样退缩,婉儿的仇还没有报,我必须去为自己争取!

    李治似乎有些生气:“褚遂良,你放肆!武昭仪是内廷九嫔之首,尔等岂可随意品评?”李治大声斥责着褚遂良,想让他退下。可是,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郁结之气,却在一瞬冲破了我的理智。我猛地掀开帘子,挣脱了宫人的阻拦,大步走上殿前。在我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李治和众臣都变了脸色,在他们讶异的目光中,我一字一句地朗声说着:“中书令方才的话中有些许武媚不能认同之处,在这里还想与中书令讨教一二。中书令说,武氏寒微,不能母仪天下,可细究起来,我武媚的先祖却曾贵为周朝天子,武氏先辈代代为官,何来寒微?此其一也!中书令说,我曾为先帝才人,是以残败之躯侍奉陛下。却不知中书令是否知道,世祖元贞皇后为鲜卑人,大唐天子都留着鲜卑的血,早在汉朝,各部落首领就有继娶父亲的除生母外所有妻子的先例。虽我大唐乃上邦,既有此列可循,亦无不可,此其二!还有中书令最后说的,若陛下以我为后,便要遭世人诟病,武媚更是不敢苟同。如今天子圣德,四海之内无不称颂,若以我为后,我也必定恪尽皇后职责,辅助陛下,这是天子慧眼识珠,有何可诟病之处?难道中书令认为,您比陛下更深谋远虑,比陛下更英明吗?!若当真如此,那便是其心可诛,左右,何不立时扑杀此贼!”说到最后,我已是声色俱厉,诸人一时都被惊住了,整个殿中竟无一人发出声响。

    褚遂良在我的怒视之下,涨红了脸,垂下了他一直高昂的脑袋。半晌,长孙无忌才呵呵一笑:“中书令不过是为圣人着想,武昭仪何必动气?昭仪不要忘记,这里毕竟是两仪殿,您出现在此,恐怕不太妥当吧。”长孙无忌话音刚落,众人就醒悟过来,他们议论着,伸手向我指指点点,我始终昂着头,坦然地望着诸人。李治渐渐也恢复了神色:“昭仪放肆!”他朝我挥了挥手,“还不退下!”我含着一丝笑,恭敬地向李治行了一礼,随后,便在众人的注视间离开了大殿。我知道,这场仗,我已胜了大半。

    李治下朝后,当即便来到了我宫中,彼时,我正在为弘儿和贤儿亲手缝制衣物。“今日武昭仪可是好大的威风啊!”他的手搭在我的肩上,语气中辨不明喜怒。“陛下……”我想要起身向他请罪,他却一把按住了我:“我不是要怪罪你,只是你今日实在是沉不住气。”我微微一怔:“是妾莽撞了。”“不过,”他蹲下身,扳过我的脸,脸上浮起了一抹笑:“你说得很好。我李治的妻子,就该是这样的!你的自信和骄傲,别人比不了。”他的眼中盛满了爱怜,我忍不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