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分为指挥类和技术类两种培养模式。指挥类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基层带兵打仗的优秀基层军官,主要学习战法和战术,对于军事素养要求较高。而指挥类根据岗位需要的不同,又分为了多个兵种专业,有步兵c通信兵c炮兵c防空兵c工兵c警卫勤务c导弹兵等专业。指挥类的培养模式是41模式,也就是先在学历院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四年,然后再到任职培训院校学习军事战术一年,毕业后获得军事和学士双学位。通过五年的培养,这些培养的学员可以适应部队研究性和知识型军官要求。指挥类选择专业时,先选的是自己的大专业,也就是选兵种专业,然后会再选一门大学课程的专业来修,通过这个小专业来获取自己的学士学位。由于指挥类主要是用来给部队基层输送军官,为了缩短培养周期,指挥类毕业后三年内不允许考研究生,必须在基层部队干满三年后才能考研究生。
技术类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军队科研机构的优秀研究型人才以及适应军队技术要求较高岗位的军官,主要学习科学知识,钻研相关的技术种类,对于科研学术能力要求较高。技术类的走的路线则比较单一,一直在学校受教育,本硕博连读,一直读到博士,期间不断地参加项目,最后成为一方专家。但是技术类的考研比例也有限制,只有百分之六十的技术类能够考上研究生,继续在科研的这条路上走下去。其他那些没有考上研究生的技术类学生只能和指挥类学员一样直接下部队,到基层去当一个排长了。
对于不同的培养目标,学校采取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也不一样。指挥类是完全部队的管理模式,对于学员的教育也是传统的部队模式——粗暴简单,以此来锻炼学员的抗压能力,提高他们到部队的适应能力。指挥类每天下午有固定的体能训练时间,训练有严格的训练计划,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而且是风雨无阻,尚武的风气很重。管理上是混编制,高低年级混编在一起,模仿新老兵制度,这样使新生会过得比较压抑。技术类也是军事化管理,但是他们的中心工作是学习,下午的体能训练时间也是主要保障学习,训练都是在临近体能考核前突击一下,及格就行。在日常的管理当中,技术类的管理放的较宽,人员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比如实验室之类的。除去每天必须的点名和查人外,技术类学员和地方大学的大学生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他们的军事素养c军人养成c军人气质都比较差。
为了提高军校学员的学习质量,军校实行的是全程淘汰制,只要在四年的学习当中累计考试有五科不通过,就会拿不到学位证。指挥类和技术类本科毕业之后的待遇相同,都是副连职中尉排长。相较之下,貌似技术类更占优势,因为他们比指挥类少读一年,但是这样分下去的技术类很不适应岗位,远不能适应部队,没有多历练一年的指挥类发展前景好。
刘啸在选择和报考自己专业的时候,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清楚,根本不知道军校的实际情况。但是受到军事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影响,刘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指挥类,而且选择的是步兵指挥专业。他当时的想法是,终于可以不用再学习了,报考了军校应该和报考了体校差不多,应该是每天都训练,学习步兵的战术之类的东西,科学文化知识完全可以抛到一边了。高中最后一年的努力学习已经让他感到身心疲惫,他想在大学的时候好好放松一下,再也不要学习那么多的东西了。再者说了,穿上这身军装,必然是要当冲锋陷阵的指挥军官,带兵打仗才是军官的天职啊!自己穿上军装还去搞科研,完全没必要穿军装嘛,这些东西交给其他院校的研究生来搞完全可以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刘啸报考专业的前几个志愿全都是指挥类专业,后面才乱选了几个技术类专业。
录取成绩公布后,刘啸才长出一口气。技术类专业的录取成绩整体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