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河内郡,当赵旭接到了自家兄弟亲笔所写的那封书信。沉默了良久,最终却还是不由率部返回了河东。     如今时候,他到底也只是董卓帐下的一员将佐。     那么,既然董卓依旧坚持自己的决定,那么赵旭这个做下属的根本就没的选。     董卓不想要在这个时候招抚凉州,不要想要在这个时候吞并益州,更不要想继续和关东军大战。而只是一味的做自己那天上掉馅饼的美梦,如此,他又能如何?     难道他还能不顾一切的私自与关东军爆发大战,在没有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就仅靠区区两个郡和一个残破无比洛阳去鏖战关东群雄!     这当然不可能。因为这件事不管赵旭做的到还是做不到,他都形同背叛。     所以,赵旭没的选。     他虽说身为什么关东大都督,可河东、河内还有洛阳一地也并非是他的一言堂。     河内太守贾诩、河南尹徐荣,这都不是他的家臣私兵。他们在这时之所以听从赵旭的命令,最大的原因并不是赵旭的什么王霸之气,而是董卓命令他们要听从赵旭的命令。     因而对于贾诩和徐荣他们而言,董卓才是他们所需要效忠的第一人选。     再说,赵旭之所以能有今日的一切。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和董卓本人对他的赏识以及青睐也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没有董卓,就难以有赵旭的今日。     如此,赵旭自然也是从骨子里就不愿意站在董卓的对立面。     所以说,不论是理性还是感性,赵旭都注定不可能做出近乎于背叛董卓的事情。如此,当董卓他依旧坚持自己选择的时候,赵旭又能如何呢?     他只好选择遵命。     不管内心情愿与否,作为人臣,他只能选择依命行事。     故而,让徐荣和赵晆共同率领二万兵马驻守洛阳,让庞德率七千人驻守河内后。赵旭便也只好率领余下部队,返回了河东郡。     因为只有河东安邑才是他这个所谓关东军大都督的治所。     不过赵旭在战略上虽然只能选择服从命令,可是在地方政务上,他的余地和空间确实很大的。     董卓早就已经将这些地方的政务全权交给了他来负责。     如此,在回到安邑之后,没办法在对外战争上做出什么成绩的赵旭,自然也就一个猛子扎进了三郡之地的政务和军备之中。     首先,先说政务。     自从河东郡的钢铁产量因战俘的关系而得到了极大提升,军队有了足够且用不完的钢铁可以为他们打造装备。     那么剩下的那些钢铁,自然也就不由被赵旭以一种极为低廉的价格投入到了民间。     也就是说,只要是河东、河内还有洛阳地区的百姓。他们便就都可以以一种近乎只是市场价六成,乃至市场价五成的价格,从官府那边购买铁制农具。     当然,买之前需要登记。因为一户家庭,一年只有一次享受这种优惠的权利。     并且,河东、河内以及洛阳三地,严禁向外售卖铁器。一旦发现,便施以斩刑。     也正因如此,赵旭也都会定期向董卓献上一部分钢铁。以此向董卓表明自己的忠诚,并防备其他人对自己的攻讦。     所以仅仅只是用了一个月时间,这个政策便也就在河东、河内以及洛阳三地全面推行开了。     对此,民间的反响自然也是无比热烈。     毕竟铁农具对于务农百姓而言,真的是无比重要。哪怕就仅仅只是一柄铁制的锄头,无疑也能极大增强百姓耕种的效率。     百姓们对此,自然也是欢欣鼓舞。     因此,哪怕兖州和冀州一带的百姓将赵旭的名字当做豺狼恶鬼避之不及。可在河东、河内以及洛阳一地,赵旭的名字却是渐渐被百姓神化起来。     以至于有些地方都出现了什么所谓的赵侯祠。     这是政务上的成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