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五大支流汇集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四千多年以前,这里原是海洋,在黄河泥沙的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由于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这里形成了一个距北平最近的不出名的小港,有泉州商人见此港紧邻北平,怀柔货物可以借水路入海,所以特地在此建造了一处大船坞,为海商提供船只的制造和维修。
当初由于元朝溃败退出中原迁往蒙古时,把整个国库全部都搬到了塞外,没给大明留下一分钱,所以明朝廷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日夜操劳,每天都要批看二百多份奏折。他曾写诗曰:“百官未起朕已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家翁,天明尚能拥大被。”他礼贤纳言与民生息,鼓励农桑,同时决定开海禁通商贸,农、商、兵、工四业并举,以强国富民。
洪武十二年三月,朱元璋下旨,任命皇太子朱标总督海陆关口事务,自行筹措资金沿海设海关、大小海卫五十余所。一天,朱标巡行至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见此间风物,欣喜叹曰:“此乃天赐良港”。遂在此设海关,建卫所,督建水师。新成军的大明水师战船,皆是在这里的军港加装火炮,海卫成为军事要地。同时因海关促进了海外贸易,又收取关税充盈国库,开支军费。逐步使这一带商贸繁荣,漕运日盛而迅速兴起。
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京师,登基为帝。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404年即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又在此正式筑城,使海河于天津城中蜿蜒而过,天津成为一座美丽的新城。
清晨,方无情和方无心早早就醒来了,昨夜她们入住了军港附近的一家很宽敞,环境十分优雅的旅店,晚饭后洗浴了睡下,清爽干净,从来没有过的舒适和放松,一夜无梦。
此刻她俩望着楼前秋天的港湾,一切沉醉在朝雾之中,木屋、楼台、花园、假山、喷泉,俱已隐约如烟。只有远处的战舰随着海浪在轻轻的摇动,似乎还流连于昨夜的睡梦。看得见船头影影绰绰有人在活动,那是早起的水兵在擦洗甲板。一缕阳光突然出现,海水和天空瞬间被染成赤橙黄蓝紫的彩色。浓雾也立时被消融,露出了白的帆,翠的树,匆匆走动的人群,还有觅食的飞鸟。阳光下的一切显现,还给了静怡的港湾一片生机。世间还是美好的,应该好好的活着,二人想起孙姐姐的话,心里一阵温暖。
不知何时小丫头英宁已经来到身后,
“二位姐姐,不要看了,该吃饭了。”
出门在外,倾城让英宁改称无情和无心“姐姐”,这样方便些,也符合丫鬟的身份。
用早膳时,无情姐俩才第一次见到了孙姐姐家的这位“姐夫”,他很年轻,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是个很和气的人。穿着很随意,一身褐黄色滚边的白布长袍,头戴黑纱帽,面色略黑,直鼻小口长得挺英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身材修长,宽肩窄腰,举止矫健,一看就是从小练武之人。他的随从不少,有十几个,个个膀大腰圆,看上去均身手不凡,对他很是恭敬,称呼他为“公子”。没等他吃饱饭,大门口就涌进一批水师官兵,列队两边,不知在等待什么。直到“公子”推开碗筷站起身来,整了整衣冠,大步迈出门坎,这些人才对着他半跪施一军礼,然后前呼后拥的扬长而去。无情和无心暗想:“这位“姐夫”却是不简单,他是从宫里出来的,一定是位高官”。
坐上周氏客运,由水师退下来的军舰改装后的大船离开天津,是两天以后了。顺着大运河,一路顺风顺水,绕过山东沿海,这是一条当年燕王“靖难”去南京的路线。
数日后的晚上,船泊于南京港。趁着月色,租一画舫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