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明永乐十九年,即1421年十月,朝廷又接到边关报警:阿鲁台大举围攻明朝北方重镇兴和,击杀明都指挥王祥。永乐帝闻听十分恼怒,这蒙古鞑靼还真是出尔反尔,毫无信用可言。

    想当初,自永乐八年朱棣亲征鞑靼,大败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后,阿鲁台接受了“和宁王”封号,倒是服服帖帖老实了几年。但鞑靼败后,瓦剌部却逐渐强盛起来。瓦剌首领依仗强势,出兵袭杀了本雅失里,并一再声称要进攻鞑靼,为此,阿鲁台多次请求大明皇帝出兵攻打瓦剌,为其故主本雅失里报仇。阿鲁台还率余部逃奔至明长城附近,躲避瓦剌的追击。

    与此同时,瓦剌部却不断的要挟明朝给以厚赏,甚至还胆大包天的企图占领明朝的宁夏、甘肃地区,屯兵边境,向漠南进逼。朱棣为了满足鞑靼部的请求,也为了大明边境的安宁,决定亲率30万大军征讨瓦剌部。

    大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车驾由京师出发,并让皇太孙朱瞻基从行。四月,师至兴和(今河北张北),举行大规模阅兵式。六月初,前锋在三峡口(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击败瓦剌部游兵。朱棣乘势向西北方向进攻,行至忽兰忽失温(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遭到瓦剌军的依山阻击顽抗,形势一度与明军不利。

    但朱棣审时度势,沉着应战,以智取胜,扭转战局。遂设计以精骑引诱瓦剌军离开山势出战,另外部署神机炮及时炮击,自己亲率铁骑冲入敌阵,杀敌无数,瓦剌军遂大败。

    朱棣命明军顺势追击,并分兵三路夹击瓦剌军的反扑。还亲率一路精骑再次冲入敌阵,瓦剌军败逃四散。瓦剌部受此重创,此后多年不敢犯边。次年,瓦剌向大明朝贡马匹谢罪。

    但却没有料到,这忘恩负义的鞑靼部,在大明帮他打败瓦剌后,经过数年的恢复,势力日渐强盛起来。又曾两次乘瓦剌部为明军重创之危,击败瓦剌部,所以觉得一家独大起来。

    对明朝,阿鲁台便改变了依附政策,重新反叛明朝。轻侮或拘留明朝的使节,并时常出没塞下,骚扰劫掠我大明边民。朱棣为此多次致书劝止阿鲁台,但阿鲁台不予理睬,依旧我行我素。如今还变本加厉竟敢围攻明朝重镇,杀害我大明官员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为了打击鞑靼的嚣张气焰,制止鞑靼的侵扰活动,朱棣决意第三次亲征。这次因着皇太孙贵嫔孙倾城有孕,永乐帝没有让皇太孙朱瞻基随行,而是留下他帮助父王皇太子朱高炽监国。

    大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二月,朱棣令调用驴34万匹,车十七万七千五百辆,车夫二十三万五千人,共运载粮食37万石,随大军出征。三月,车驾出北京,主力仍沿故路北上。军至宣府(今河北宣化)东南之鸡鸣山时,阿鲁台闻听朱棣亲征,星夜从兴和逃跑,避而不战。诸将请求追击,朱棣命暂缓待察。

    五月,大军过偏岭(今河北沽源南),举行阅兵式。为了鼓舞士气,朱棣作平虏曲,供将士传唱。

    七月,师至煞胡源,俘获阿鲁台部属,从而得知阿鲁台丢马弃甲从阔滦海北逃走,不知去向。“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朱棣为免重蹈丘福当年盲目深入蒙古腹地,最终导致中了蒙军埋伏而全军陷没之覆辙,下令停止追击。

    回师途中,朱棣接到线报,阿鲁台的同伙兀良哈的精锐部队,一支蒙古骑兵就在附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朱棣与部将立即决定利用优势兵力,趁机剪除阿鲁台之羽翼兀良哈骑兵。遂选派步骑2万,五路并进攻打兀良哈部,师至屈裂儿河(今内蒙古洪儿河上游支流),等兀良哈部得知明军来攻,想仓皇西逃已是陷入重围为时已晚。

    朱棣又指挥大军在外围拦路夹击围歼,这一仗那是腥风血雨却又酣畅淋漓,大长了明军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