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疑问吗?我说有。
首先,请注意,明初本上说的是“赤那思地的首领们”,到后来竟变成了“赤那思氏的子弟们”。
显然明初本的译者认为这里提到的“赤那思”是一个地名而不是一个氏族名。
“赤那思”的本意为“赤那”(狼)的复数,即“狼群”,作为地名可以解释成“狼群出没的地方”。这个词作为地名不足为奇,如今在内外蒙古与“赤那”有关的地名随处可见。而对“可兀的”一词很多人想当然地翻译成了现代蒙语中的“子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在古代蒙古语中还可以解释成“首领”。
所以就“赤那孙可兀的”六个字我认为明初本的翻译是正确的,即:这里说的不是“赤那思部落的青年男子”,而是“一个叫赤那的地方的首领”。
有人又要问了:你别管煮的是谁,终究不是给煮了吗?那么请接下来看下面的几个词。
“答兰脱豁斡惕不察勒合周”,这一段话由三个词组成,对其最流行的解释是:答兰——七十个,脱豁斡惕——锅,不察勒合周——煮。连起来就是“煮于七十口大锅”。
貌似没什么问题,但是巧就巧在这三个词都是多音多义词。
我们还可以这样解释:答兰(亦可读作“塔兰”)——瓜分,脱豁斡惕(亦可读作“秃乌嘎的”——驱赶,不察勒合周——返回。连起来就是“瓜分驱赶(并)返回”。
就是说这段话可以解释成完全不同的意思:“(札木合)路过一个叫赤那思的地方,大肆劫掠(并与盟友们一起)瓜分了其首领(的财产和部众),扬长而去”。
再补充一点,而且是一个长期以来最容易被翻译者们忽视的问题。
“不察勒合周”这个词可以翻译成“煮”,但是绝对不是“煮肉”的“煮”,而是“煮稀饭”、“煮粥”的“煮”,“煮肉”的“煮”在蒙语里应为“其纳周”。虽然在汉语中是同一个字,但是在蒙语里却是有严格区分的,决不允许混淆使用,《蒙古秘史》中更是如此。
由于明初版《蒙古秘史》成书匆忙,显然当时受洪武皇帝之命编撰此书的翰林侍讲火原洁、编修马懿赤黑等人一不留神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本章完)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