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日朝会,殷颂以圣旨的名义,封齐王次子为昭亲王,封疆东域、食邑万户,可承爵三代,尊荣无限

    所有人听了,都暗暗瞥向左相。

    元昭帝姬有意安抚齐王部署,现在只看左相是接还是不接了。

    如果左相接了,那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左相心怀忿满不愿接,那带着他身后的文臣势力,还不知还闹出多大的风波来。

    在万众瞩目中,左相平静的跪下,俯首“陛下隆恩。”

    众多文臣纷纷跟随,心里都松了口气

    “陛下隆恩”

    殷颂微笑着上前,亲自扶起左相

    “早闻齐王与左相年少相识、关系亲厚,如今齐王为废王所害,无辜受难,陛下与孤都心如刀绞,陛下特赦,齐王扶棂归丧一途,便由左相代陛下与孤陪同,既免了陛下再伤心一遭,也全了左相这一番君臣情谊。”

    左相低低应是“臣领旨。”

    殷颂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一番君臣相合的场面,比任何宣言都更有震慑力

    左相已经臣服,朝中本最有可能闹出动静来的文臣势力,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归顺了。

    众人又想到,传闻在废安王兵变当日,是宁国公世子强硬软禁了宁国公,毅然投向元昭帝姬,在镇压废安王一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在宁国公称病不朝,世子已经掌握了宁国公的实权,可以想见等世子痊愈之后再上朝,更会成为元昭帝姬手边的一尊镇神

    安王被废、齐王被害,诸位皇子被软禁,就连皇帝都卧病不起,朝中一应事由,皆由元昭帝姬监国决断

    这就是无冕之王啊

    对于元昭帝姬已经快昭然的心思,百官心中惊骇,却竟一时不敢有人出头

    毕竟之前有意指责元昭帝姬牝鸡司晨、玩弄朝政,和那些想用大义压迫元昭帝姬退后、封太子监国的官员,都已经无声无息的在朝堂上消失了

    这么多年,百官已经看明白了元昭帝姬的作风

    这位可不像那些在乎名声的明君,无论心里怎么想,面上却要尊重官员谏讽,图一个史书上爱才善纳谏的贤名,恰恰相反,这位帝姬看着温和儒雅,实际手腕颇有几分铁血冷酷、甚至可以说是剑走偏锋,为了达到目的,不会在意要弄死多少人,更不会在意后世的骂名。

    自古君臣都是此长彼消、此消彼长,一位在意名声、或者无能昏庸的君主,臣子的地位就会相对的高、在皇帝面前也更有话语权,但面对着一位无所谓名声、偏偏又铁血而有能力的君主,无数血淋淋的前车之鉴摆着,所有想上前说话的人,心里就得好好掂量一下了

    毕竟现在的元昭帝姬要铁了心想搞死谁,那真是半条活路没有了

    心里权衡了利弊,众人都不自禁低了头

    名声也好,权势也好,也得有命才行啊

    就这样,在所有人的心知肚明下,殷颂开始以监国的身份处理政务

    她要把烂摊子都收拾好,才好考虑更上一层楼的事。

    把朝局安稳了,殷颂腾出手来,开始处理安王母子的事

    安王母子这些年贪污受贿、陷害忠良的证据早就被她放出去,自有喉舌在朝上请旨降罪于安王母子,天下群情激愤,朝中竟隐隐有了要将之五马分尸以谢罪的声音。

    谁都知道,元昭帝姬与安王母子不共戴天,如今元昭帝姬大权在握,想要投诚的人自然想让她身心舒畅、以示自己的忠诚

    殷颂没有将安王母子五马分尸,但也差不离了她下旨将德妃母族及相熟的亲族,族谱之内还活着的人,统统在菜市口斩首

    我们俗称这叫,抄九族

    这是极其残忍而恶毒的一种刑罚,甚至比凌迟、比五马分尸更可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