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众将行礼坐定后,秀吉自言自语道“诸君辛苦了,连月来围攻小田原城,我看城内士气渐丧,而我军士气更涨,这区区小田原城,旦夕可破。只是一味围城,殊为无趣,茶道和歌、酒会能乐,我看诸位也都消受得厌烦了。因此心中苦恼,究竟还要为大家安排些什么消遣。也是天知我意,闲极无聊时,突然有远方异客登门找上我了,还带来了异国的一些好消息,今晚不妨便说与诸将听听,与诸将同乐。”
诸将听了,更加讶异,秀吉夜会诸将,不是要酒池肉林的狂欢,也不像与眼前的小田原军情有关,更好奇他究竟要唱出什么戏来。
秀吉便挥挥手,身边的小姓便拉开侧后的暗室,请出了今晚的客人。
这是一个让人猜不出年纪的人。
这人光着个头,身材极其魁梧,面容凶恶,像杀人越货的恶贼,又似是佛教变文中所说的恶鬼夜叉,他的肤色粗糙黢黑,是长年累月日头下劳作才有的肤色。再看这人的装扮也与寻常倭人不同,阔袍大袖,紧腰绑腿,倒像是一个唐人。
那人跪在秀吉的右手边,先向秀吉施礼,秀吉点头后,又向在场众将施礼。
众将狐疑不定,不知秀吉请来的是何方神圣。
秀吉笑道,“先说说,你怎生称呼。”
那人道“回关白大人,鄙人叫李光头,乃是大明国浙江乐清人士,原属五峰船主汪直配下,领有唐洋炮船百艘。”
这话说完,身处内地的许多诸侯战将还不明就里,但许多沿海之将已经暗自心惊。他们虽不识得李光头,却都听过五峰船主汪直之恶名。
汪直本来大明国徽州一个私盐贩子,大明国盐铁之禁甚严,为朝廷专卖专管,私商不得贩卖,违者论死。但若有门路的,贩些私盐,可有百倍暴利,因此许多人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贩私盐。汪直便靠贩私盐积累了万千家财,然而大明国重农抑商,对于商贩禁令森严,商贩不得穿绫罗绸缎,处处低人一等,汪直得了财也花不痛快,再加上酷吏层层盘剥,便索性铤而走险,泛海为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大明法度森严,动辄得咎,不如海外逍遥快活去也!”然而私盐贩子的逍遥快活之道毕竟与常人不同,汪直下海后,雇了倭国刀手、西洋炮手、聚集江浙亡命,笼络了十数艘炮船,便凭着坚船利炮四处抢掠,每攻占一处沿海要地,便肆意抢掠奸淫,打了就跑,因为海波远阔,汪直舰队来去无踪,朝廷水师也耐他不何。李光头便是他配下十数位船主之一,随他劫掠四方。
当时中原正是嘉靖朝,倭患炽烈,汪直仗着行伍中有倭人,便冒着倭寇之名劫掠。嘉靖朝奉行海禁之策,原本江浙、两广、福建的沿海商人常与倭人、佛郎机人行商泛海,却都被嘉靖朝之命官一并禁绝,许多仰仗海上生意的商家因此破产败落,无家可归时,便都入海做了倭寇,索性冲州撞府,劫掠百姓,杀戮官吏,以报朝廷禁海破家之仇,因此嘉靖朝之倭患炽烈如火,声势浩大,几乎掀翻东南国本。当时日本正值战乱之世,盛衰无常,常有武士集团阖家灭门,而侥幸脱身的,无处可归时也只得下海向海外抢掠为生,不少人就上了汪直的船,因此也知汪直纵横四海之威名。后来汪直势大,甚至有日本国地方大名给地给人,供汪直船队安歇,以求共分海上之富。汪直便择其良处,在平户岛附近五个海岛建立营寨,安置船队,与平户大名松浦氏结盟,劫掠四海。传说倭国鸟枪也是由汪直自佛郎机人手中引入的。
后沈惟敬当年之幕主胡宗宪总督两浙,以奇计离间汪直之党,引发汪直集团内部大火拼,理李光头也就是这时候与汪直决裂的,当时他的舰队被汪直舰队击败,李光头独自逃至南洋隐匿起来,准备随时东山再起向汪直复仇,后来李光头听说汪直居然被胡宗宪羁縻,四处猎杀两浙出身的倭党,李光头切齿而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