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万历十七年的时候,沈惟敬还是北京城里一个普通百姓,扔在人堆中就没了影的一般人,身上没有官职和爵位,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的一言一谈居然能决定三个国家的战与和。

    那时,每当有人问沈惟敬“敢问做的盛行?”

    沈惟敬总是摆谱一般捋捋自己飘逸的胡须,不咸不淡地回道“老夫是道人,一心修长生的。”尽管通常这样的对话要么发生在酒肉横陈的茶坊会馆,要么是在歌楼妓院里,反正都是道人不太应该出现的地方。

    但当时的人见怪不怪,北京自称道人的海了去了。明国嘉靖皇帝最信道,寝宫挂了青幡华盖,搞得跟老君庙一样,而且日日对天焚香,写些献给神仙的诗文符箓,这有专门的名称叫“青词”。写不过来还需要当时的首辅阁老等朝廷文胆代笔,许多人因为青词写得好,鱼跃龙门,成了皇帝跟前的红人。但论得宠,写青词的朝廷文胆,还不如有名的乡野道人。嘉靖朝,被皇帝慕名召进皇宫的道人不计其数。这些道人的发家之路刺激了民间更多人走这条终南捷径,和通过寒窗十年艰难科举才进入了内阁的大臣来说,道人的得宠之路太简单了,许多道人早前不过是市井浪荡子,就因为擅长丹药、卜卦、乃至房中术等江湖手段,就有机会被召入宫中,皇帝的赏赐、宫中的油水、民间请托的好处,源源不断。

    “反正从宫里出来的,都发了财。”这说法流传开后,各地的道人都涌进了北京城,嘉靖皇帝死了,万历帝上台后,这趋势也没有改变。

    沈惟敬也因听了这个说法,才披上了道袍,甚至还搞来了一个道士的名录,自称霞山居士。

    但若向酒友们打听沈惟敬,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就是那个卖丹药的吗?”

    成为道士,尤其受皇帝欢迎的道士,必须有一两样看家本领。道家本领无非那么几样:青词,沈惟敬文学不佳,若佳早已去科场用功了。符箓,民间道家有复杂的仪轨来应对驱鬼、和合、安宅、祈福等多种需要,仪轨极其复杂且秘密,若无一生的研习和严密的传承,根本无法习得,沈惟敬也无法从此措手;道家还有一项本领,叫炼丹。炼丹又分内丹、外丹,内丹修炼可溯源至三国华佗的五禽戏、八段锦,以吞吐呼气,修炼人体内部之丹药,这也涉及秘法传承;而外丹,则是自起炉灶,加入不同的药材、金石、烧制出人可以服食的丹药。因为涉及高温烧制,又称作烧炼。烧炼并不太困难,乡野之间可以自建高温土炉,生火的薪柴在山野随处可采,金石和药材,通过大运河汇进了北京的渡口码头,根据不同药房可以采买。

    烧炼算是修道的最简单入门之计,于是沈惟敬开始烧炼生涯。每个道士都有不同的丹药秘方,沈惟敬跟人说自己的秘方由来极古,乃是传自先秦东渡海外的徐福仙人。当年徐福为始皇帝求不老药,远渡海外,却不再回还,传说是成了仙。然而他的仙丹药方虽然没有留给始皇帝,却不知怎么在他的家乡江浙故地流传,沈惟敬的祖上也得到了一份。

    世人听了沈惟敬这么吹嘘,大部分笑笑而过,也有较真儿的就说要他拿出仙丹来,自己要亲口尝尝然后成仙,要是没成仙就砸了他的招牌。沈惟敬依然是摆谱一样捋捋胡须,心平气和回应“徐福公的仙丹,我是不会轻易示人的。”说罢,他会停顿一下,然后补充道:

    “虽然仙丹不随便示人,但我有逍遥丹,常人皆可服用,有病的去病,无病的服用了强身。”说罢沈惟敬就会郑重其事取出他随身携带的药囊,囊中有不同的小葫芦,有青瓷做的,有木刻的,也有拇指大的真葫芦,然后他会倒出几颗金色的小药丸。“此丸拿回去,斋戒三日,积三日的露水为一盏,于日出后辰时服用。”

    许多人取了丹药后,也照他说的做了。

    说来也奇怪,虽然没有什么大用,但很多人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