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府衙,杏林论道。
徽州三百名医,团绕坐下,足足六层,每个人都注视着最中央案牍前端坐的宋明。眼神有羡慕、嫉妒、嘲笑、鄙视。
“什么时候,杏林论道,居然要针对一个外人进行了?”一个大夫抱怨道。
“是啊,这男子未老先衰之症,都不能自行解决,能解决这前未见过的疟病?”
“听说他就是那一夜连御二十四女,差点死掉的浪子宋!”
一语雷翻众人,股不得名医风范,立马有人气冲冲站起,指着宋明大骂:“你这风流浪子,怎敢污我杏林盛会,赶紧离开!”
“对,居然还忝为主席,简直就是斯文败类、医道沦丧!”
“陈琛真是老糊涂了!”这是一个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名医,直接将炮口对向这场杏林论道盛会的主办人。
陈琛很心伤,数日无功,终于看到青蒿治疟的可能性,在张智深去请宋明的途中,就向张居峥建议临时开办一场盛会,坐而论道,集思广益,争取辩证出能够解决这次疟病的良方。当然这是他所憧憬的。只不过,从未谋面的宋明的形象在医者的眼中太过于不堪,难以信服啊。
陈琛很想为自己辩解,但绝对不行。虽说嘴上说不愿为名所累,但四十年的名望怎么能一朝就散,现在硬着头皮也得将这场盛会举行下去,最少也得有个不尽人意的结果才行。陈琛自我安慰一下,走到宋明正前方的一个案牍前坐下,大声道:“徽州府第三百八十六届杏林论道,现在开始!请诸位注意,只谈医道,言语不可人身攻击!”
张智深站在张居峥的身后,很紧张的望向人群中央的宋明,道:“爷爷,姑父这……能行吗?”
“把吗字收回去,你姑父可以的!”张居峥笑着说道,眼神却是一刻都不离场中的那个瘦弱的身影。
张智深白眼一翻,多少年了,还是搞不懂张居峥对宋明这份自信为啥始终如故。
陈琛一言定下杏林论道的基调,这些名医也都是饱学之士,顿时收起对宋明的主观意见,开始抛出此次研讨疟病治疗的疑问。
一个三十多岁的冉冉新星名医,率先发问道:“听闻,宋先生青蒿治疟,不知典故何来!”
宋明淡淡一笑,道:“青蒿二两,以童子小便浸,焙,黄丹五钱为末。每服两分,白汤调下!”
“哼,出自《仁存堂经验方》,不足为奇!”
三十岁名医悻悻坐下,他率先试探,看来宋明还是有些准备的。
紧随着又一人站起,开口道:“背诵药方而已,行医通药理方是本能,宋公子,可知青蒿的功效?”
宋明思索片刻,微笑道:“青蒿,又名草蒿、臭蒿、臭青蒿、香丝草、酒饼草;性寒,味苦、辛;有清热解毒、除骨蒸、截疟的功效,不知小生说得可对!”
“嗯,没问题!”这人也光棍,直接坐下。
“这些都是常理,不足为耀。老夫要问的是,青蒿治疟,众所周知,但是效果不佳才导致大家不做深究,为何宋公子,独树一帜坚决认为青蒿才是治疗这次未知疟病的良药!”那个耄耋老者拄着拐杖,在身边大夫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站起问询道。
宋明赶紧起身,作揖拜礼,道:“青蒿治疟,古来有之,只是药方记载中大都采用传统的煎熬手段,想必老先生和大家都习以为常吧?”
耄耋老者眉头一皱,还未回复,身边的医者就大声喊道:“煎熬药物,古往至今都是如此,难道还要学神农尝百草不成?”
宋明微微一笑,拱手道:“这位兄弟说的很对,并不是所有的药材都要煎熬才能有效。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着将青蒿‘绞汁’用药,就相应控制了当时的疟疾肆虐。但依学生看,必然是青蒿的汁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