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明的东北问题,就不能不再一次提倭国和北海道的郑家了。
实际上,1659年的倭国,已经正式提名叫日本了。在这个时空,倭国已经打了三年内战了,同时倭国和郑家之间似战非战的状态一直没有得到改变。起因就是天皇被刺杀事件。导致皇室正式和幕府决裂,提出日本国称号。日本皇室看得很明白,大明就是来肢解日本的,如果他们不做出反抗,势必慢慢会被消灭掉,那么千年以来的天皇家族,就会消亡,他们不得不起来反抗。
而幕府也看得明白,幕府如果站出来跟大明斗,下场就是一个,幕府自己完蛋。因为倭国内部本身就分裂成幕府和皇室两种势力对抗。幕府如果不对抗大明,他还有可能保持现在的统治地位,一旦对抗大明,那么倭国周围将全是敌人。
这个时期的幕府,可不是国力上升时期的日本。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幕府只能选择把皇室的力量先压下去,但是又不能彻底消灭皇室。幕府只想让皇室屈服,回到以前的傀儡状态,但皇室不干,所以战争一直打了三年。
反过来,对于大明来说,军队已经五年没有打过什么打仗了,零星的战斗起不到练兵的作用。五年来,除了军官,所有参与收复失地战争的士兵都陆陆续续退伍了,他们得到了朝廷优厚的待遇,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但是新入伍的士兵,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战斗力上,都有了大范围的削弱。
唯一值得提及的,就是武器装备更精良了,训练更严格了,指挥更专业了。可是这样的一支军队,郑家期盼了好几年,始终没有挪动一步,而北海道的压力却与日俱增。
如今的札幌活生生就是一块军事基地,出来极少数的居民之外,大部分都是士兵以及为军队服务的劳工。这里并没有如郑家想象的那样,变成一座贸易兴盛之地,也没有变成人口旺盛的大城市。这里是一座死人之城,因为每天都在伤痛和死亡。
郑芝龙已经老了很多,憔悴的面容,杵着拐棍,蹒跚着在札幌的街道上走着。陪着郑芝龙的是田川次郎,当下的北海道国主。
“父亲,偷渡过来的流浪武士越来越多了,这些人到处藏匿,到处搞破坏,我们已经有些应对不过来了。可是,大哥那边还是没有得到朝廷出兵的准信,这可如何是好?”田川次郎也是一脸愁容,瘦成脱相。
“本以为五万雇佣军可以控制局面的,没想到这北海道到处都是海防,这些可恶的倭寇又惯于偷渡,防不胜防啊!”郑芝龙长叹一声。
没有群众基础的郑家想在北海道立脚,说穿了有点不自量力。他们经营福建也没能掌控全局,顶多也就是一个海边上的富商,经营一个岛的能力确实很一般。哪怕后来郑家经营台湾,带去了几十万军民,水平也就那样。
何况郑家在这个时空的最近几年,因为失去了倭国贸易,拿什么来撑?要不是大明的是还护着点,恐怕早被日本皇室的力量给赶下海了。
“这都是被皇上给算计了。”田川次郎对朱由检意见蛮大,他就是感觉自己被利用了。
“这怪不得皇上,是我们郑家的胃口太大,想一口吃个胖子,反被噎住了。”郑芝龙摆摆手说:“皇上那是明明白白的阳谋,我明知道不能急,却还是偏偏要钻进来。失误啊!”
郑家是大明最大的地方势力这不假,而郑家的功劳也有点功高盖主了。之前郑芝龙担心朱由检会对郑家下手,可是朱由检没有这么做,相反还很重用郑成功。郑芝龙明白一件事,离了岸的郑家什么也不是。他当初以为后金势力强,那是因为没想到南京会有崛起的实力。
后来朱由检收复了实地,整个大西和大顺军队都被南京收编了,如此力量,岂是郑家能抗衡的?
后来的郑芝龙就盼望着有个岛能过太平日子算了,台湾一直得不到,南洋又不想去,倭国成了最佳选择。
朱由检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