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

    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有授巾之礼。

    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一番,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

    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红。

    由于验红成为检验新娘是否纯洁的唯一标准,所以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

    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新娘身心纯洁,是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

    而且善于观察的一帮变态文人们还把这种陋习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像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

    “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就连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也写到。

    “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红,于是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好在值得庆幸的是,如今这种陋习已经不多见了,算是时代的进步吧,大家说呢。

    ……

    ……

    ……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