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地球目前的技术,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抵达火星,大约需要250多天,这还必须经过精密计算火星轨道,在火星距离地球较近的窗口期,采用最为省力的方式达到的最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火箭推进系统是通过燃烧大量的化学染料来推进,并不适合远程的宇宙航行。

    逐星者号当然不用那么长的时间,如今已经修复了一部分能源系统,静力场环和引力牵引装置共同作用,前往更加遥远的小行星带,也就是十天左右的事情。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与火星轨道之间,以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也就是15亿公里,小行星带到太阳的距离在23到33个天文单位之间。

    小行星的数目具体多少,地球上的天文科学家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50多万,有人说100万以上,差距如此之大,一来是小行星的大小差异大,从几微米到几百公里,难以界定;二来是因为地球的技术手段,并不能有效地探测小行星,如今,地球上的天文科学家标记了差不多12万颗小行星,更多的小行星隐藏依然在宇宙的黑暗中。

    得益于探索飞船远超地球技术的探测能力,获得的小行星带的数据,可比地球上的科学家所知的多得多,因此,肖瑞才有了推动小行星撞击火星的底气。

    小行星的数目庞大这一点毋庸置疑,是以,选择合适的小行星撞击火星,选择余地相当大。

    不过,以逐星号本身和小型飞船,即便宇宙空间中是无重力状态,力量可以相当直接地转化为动能,加上静力场的运用,推动那些几十上百公里的小行星依然力有未逮,所以,采用的方案并不是直接推动,而是通过借力,改变一些小行星运动的轨迹,以这些小行星的动能来推动其他小行星,类似于桌球,一个撞一个,四两拨千斤。

    小行星带的小行星并未均匀地分布在宽一个天文单位c直径四亿多公里的轨道上,主要聚集在几个小行星族,即便如此,小行星彼此之间相隔极为遥远的距离,少说也有数万公里,多数在数十万公里以上,电影上那种宇宙飞船进入小行星带,遭遇密集的小行星撞击一颗接着一颗的场景纯粹是臆想。

    如此条件下,想要让两颗小行星撞在一起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正是这项工程需要精密计算的原因所在。

    现在逐星者号前往小行星带,自然是赛格已经完成了演算工作,找出了可以达成改造火星目的的推动方案。

    赛格演算出的方案不止一个,而是许多个,不难理解,小行星数目那么多,只要达到最终的目的,路径不止一条。

    最终,肖瑞选择了一个并非最佳方案的选项,所谓最佳方案,就是尽可能多地将小行星推向火星,达到最佳的改造效果。

    肖瑞当然想要最佳效果,只是有一点,只是这个方案的风险较高,危及地球的可能性也大。

    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肖瑞选择的是较为安全的方案,并不能一次性将大量的小行星推向火星,但是,却是在达成改造火星既定目标的基础上,最为安全稳妥的方案。

    这个方案下改造出火星的质量比起最佳方案要小一些,肖瑞并不觉得可惜,别看数据上看少了多少亿吨的物质,实际上对未来火星的影响并不大。

    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如此多的小行星体量应该十分巨大,所以有小行星带是由一颗行星碎裂而成的假说,实际上并非如此,小行星带的总质量加起来并不大,也就相当于一颗直径1500公里的小行星,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月球质量的十分之一不到。

    火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九分之一,就算将小行星带的所有小行星全砸到火星上,也造不出一个新地球。

    肖瑞也没指望一步到位,再说,推动小行星撞击火星只是第一步,之后,还有一系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