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简直就是后世行政区域的翻版,不过现在的疆域比后世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如的,比如说,现在的玄朝在北方的实际控制区域只能维持在长城以南,长城以北都被狼族控制着,这狼族就是游牧民族,是元国的后裔,当时中原还在大战的时候,北方元国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他就是草原雄狮阿日斯兰,此人一出现,迅速掌握了北方元国的大权,不断征讨不臣服于他的人,元国周边势力不断被他打败,势力不断增强。

    在此时,太祖开始起事,在南方不断击败强敌,先后打败了唐、齐、宋把中原大致归于一统,阿日斯兰也是野心勃勃之辈,统一北方之后,趁中原大战,一举攻破北方梁国防线,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攻破梁国国都幽州(今首都),准备顺势南下,却遭太祖皇帝当头一棒,不得不收回爪牙,准备调整实力,再次南下。

    太祖皇帝趁着阿日斯兰调整期间,剿灭唐、齐、宋的残余力量,巩固南方,不停招兵买马,准备和阿日斯兰决一死战。

    双方准备完毕,阿日斯兰与太祖皇帝各率几十万大军在邯郸大战,双方共投入兵力上百万人,大战三个月,双方损失惨重,死伤无数,在大战期间,太祖皇帝易玄霖派大将上官飞鸿带着最精锐的三万大军,还有最新式的武器火炮,出海坐船奔袭直沽寨(今天津),顺利登陆,一路杀到幽州城,在新式武器的帮助下,只用了两天就攻破了幽州城,断了阿日斯兰的后路。

    阿日斯兰的大军听说幽州被攻破,人心惶惶,无心恋战,被太祖皇帝找到空隙,趁热打铁,一举击败阿日斯兰,阿日斯兰带着残余的大军从太原方向逃出长城,回到草原后,元国内部发动叛乱,阿日斯兰死于乱军之手。

    太祖皇帝易玄霖打败元国后称帝,国号大玄,年号振华,称帝后没有设置丞相,直接组建政务阁,再组建军机阁,军政内阁首辅时间不能超过十年,五年廷推一次,军政正式分开,先灭了大理国,然后挥兵北上灭了西夏党项国,终于使得三百年烽火遍地的中原终于归于平静,归于一统。

    统一后,太祖皇帝赏赐功臣,分封七个异姓王,十八个国公,三十六个侯,一百零八个伯,后来玄英宗时期遭遇“沙井之变”禅位给玄武宗,武宗杀了四个异姓王,又分封一个异姓王,现在还有四个异姓王。

    至于国公,侯,伯什么的,被武宗又杀又贬又夺爵,所剩无几,后来又赏赐一批,不过数量大大减少。

    太祖统一过后,还进行军制改革,把全国的军事力量分成三部分,分别是禁军,边军,地方守备,常备禁军六十万人,分三个系统,三十万留守京师,十五万布置在长城沿线,还有十五万布置在全国各要地,被称为战兵,禁军不是固定不动的,是常年进行轮战的,每年都有人回京师,也每年都有京师禁军前往长城轮战,全国战兵也都是轮战,五年一小轮,十年大轮,禁军三个系统互换兵马,每年都是几万几万的换,待遇最高,要想升禁军统领必须在三个系统都干满十年,战功卓越可缩短年限。

    边军就是国家边防,主要也是长城云南东北凉州一带,和其他国家接壤的地方,兵马当地招募,一般守卫地方固定不变,待遇中等。

    地方守备就是每个县城的兵马,多的有一两千人,少的只有两三百百,待遇最差,战斗力最弱。

    太祖在位期间,还七出长城,扫灭北方游牧民族的各个势力,着力打击元国的残余力量,让他们无法集中力量南下中原,又大力发展水师,加强对台湾,海南,琉球的控制,在台湾,海南设省,移民百万到新设两省之地。

    派大将褚丹云出征西域,历时三年,西域诸国臣服,封褚丹云世袭凉王,为七个异姓王之一,镇守凉州,辐射西域,这时太祖皇帝才三十五岁,平定周边势力之后,开始进行改革,但是改革困难丛丛,首先改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