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照片上看,这是一只高约近30公分的云龙纹青花梅瓶,整器釉质莹润,青花料浓艳青翠,略有晕散,瓶口沿处绘有绵纹,瓶口以下绘有缠枝莲纹,图案交汇,着墨最浓的一些地方青中泛紫,甚至铁锈斑纹的效果!
青花龙纹身躯细长如蛇,龙头呈扁长形,张口露齿,爪生三指,威猛灵动。
再拿起那块破碎瓶底,底足呈细糙底,周围有淡淡的火石红,底足刮削十分熟练老辣,一气呵成,一看就是出自官窑!综合起来符合元青花的时代特征。
由于元代青花瓷存世稀少,加之大量外销,目前国内龙纹元青花重器,只有一些大型博物馆才有少量珍藏,这也更显的我眼前这件元青花之珍贵。
修复之前,首先要拆卸和清洗,由于年长日久,这叫元青花有多处裂纹形成黑线和土沁,只能用硝酸敷在棉线上面慢慢清洗,把黑污和土沁拨去,在仔细清洗以后,再像拼图一样逐片黏结c拼装起来。
其次补缺和打磨!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些瓷片最少的黏结断面有3面,最多的还有6面!如果拼接不精确,不仅将给之后的打底带来困难,也会直接影响修复效果。
拼接完成后,器身肯定还会有多处部位残缺,这时再用合成材料和瓷粉调配的填充料填入填实,待完全干透后再打磨。
在修复中,补缺和打磨要作为最重要的一环,力求做到内外一致,上下一体!
然后就是打底和做色!先按照釉色用仿釉涂料配出釉料,接着用机械喷绘,因为元青花的底色并非是纯白色,而是白中带绿的“蛋壳青”,喷绘要严格控制范围,每根线粗细不能超过02厘米!在修复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对原器的最小干预。
底色做完后,用仿釉涂料调配出青花色,补绘纹饰,颜色调正后手工描绘将纹饰连接起来,釉面的苏麻尼青黑褐色斑点(其实就是一种特有的黑斑,真品元青花瓷器上的黑斑泛光不刺眼,形状发散自然),是元青花的重要特征。可以调配相应的颜色,慢慢地有层次地点染上去,这个补绘过程行内也称之为“接气”,然而要接通700多年的时代气息确实不易,需反复体会c琢磨,以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最后是上光和做旧!元青花的修复上光要根据原器物的情况区别对待!有的器物的釉面发灰c发暗,缺乏光泽,有的则深沉内蕴,肥厚如脂,有的釉面则是光亮如新(当然与眼下的普通高仿品肯定完全不同),最后上光用机械喷绘法把仿釉涂料喷匀,最后进行的是底部的修复,同样按照器身的修复步骤,所不同用弹拨法。
这一系列下来堪比一个小工程!不花个个把星期个把月的是没法完成的。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滑稽奇怪的氛围他就在我这暂时住下,我一日三餐都是叫他弄,期间偶尔会说些话,除此之外我就是做我的事,而袁海每天无所事事,刚开始还兴致勃勃地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没几天便有些无聊,一会儿在我身边看我做事一会儿无聊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没有叫外卖时或者自己出去买菜,倒是和我邻居都快认熟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爷俩呢!偏生我们两人却是陌生人,也没什么交情?
两个人就在这么自顾自的,没有什么多余的交流下过了二十多天
“一k!终于完成了!啊,腰酸背痛的”
“弄好了?我看看我看看”
废寝忘食地干了近一个月,终于做完了!
伸了个懒腰话才刚落下,袁海就穿着背心大裤衩,从原本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一把跳起,扔了蒲扇就跑了过来。
房间里
“啧啧啧”
袁海小心翼翼地拿起桌子上犹如之前完好如初的元青花瓷瓶,仔细看过一圈后又看了看我啧啧称奇,忍不住感叹道:“真是巧夺天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