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送过去之后,被陕西官场上下其手给吞没了。     于是恳请了信王,促使孙承宗复出,担任了陕甘总督,全权负责西北的赈灾事宜。     孙承宗可是官场的一尊大佛,到了陕西之后,立刻雷厉风行地运作起来。     仅仅一天,就拿下了超过两百名不合格的官吏。其中有一百多人直接被抄家,扔进了监狱,等候秋后判决。     他是帝师之尊,又担任过阁老,迫使陕西官场风气为之一净,全速运转了起来。     仅仅只用了十天不到的时间,陕西各地的统计结果就送了上来。     孙承宗浏览过后,着实吓个半死。     幸好听从了孟南贞的意见,要将陕西的灾民转移出去。不然的话,以陕西的受灾程度,再拖延下去,黄巢旧事不远矣。     明白情况紧急,孙承宗不敢耽搁,联合了先期赶到陕西的东南代表,迅速在各地开展了招募活动。     中国人历来讲究故土难离,拥有着很强的扎根性。     一般情况下,这种安土重迁的做法,绝对是不可能成行的。     然而如今不同了。     陕西因为灾情的影响,已然变成了人间地狱。百姓们衣食无着,甚至到了吃土充饥的程度。     即使最蠢笨的人也知道,再在这里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之前就有流民想要逃荒的,奈何明朝的户籍制度实在变态。     没有官府的允许,这些流民要是到了异地,也是死路一条。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说的就是明末的陕西灾民。     现在好了,朝廷终于放开了限制。     而且东南方面还给开出了丰厚的条件,不但可以有吃有穿,还可以携家带口。     这让饥肠辘辘的灾民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报名。     短短七天的时间,就有超过二十万的灾民被登记,即将赶赴东南。     恰好此时东南的救灾物资到了。     看着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陕西各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对于天下间的财富不均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东南各界的效率却更快,这边物资卸下,立刻接受了聚拢而来的灾民。     二话不说,先让灾民们吃了一顿久违的饱饭之后,便带着他们上路了。     孙承宗本来还担心东南来人凶恶,对待灾民如同羔羊。     可是在看到东南方面甚至连医生都准备了之后,他也放下心来。     第一批的十万灾民,就此踏上了赶赴异乡的道路,也从破产的农民开始了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对于从陕西迁出灾民这件事,朝堂上的大佬们其实十分的紧张。     因为历来人口迁移,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基本上相当于一场灾难。     比如明初的时候,因为战乱导致山东人口锐减。朝廷没办法,只好从山西移民填充。     山西到山东多近啊,几乎算得上接壤了。     可饶是如此,迁移过去的百姓,路上就死了三成之多。     很多人都比较担心,从陕西迁移到江南,千里迢迢,弄不好死个一半都不在话下。     届时如果激起民变,那可就是滔天大祸了。     但其实是这些人杞人忧天了。     因为这些移民过去都有大用,每一个都是宝贝,所以东南的商人们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把迁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无懈可击。     再一个,这些灾民留在陕西也只有饿死一条路。     走出去,到了江南的话,怎么说都有一口吃的。     一方面是必死的命运,一方面是生存的机会,所以哪怕路上死再多的人,对于灾民来说,都已经不在乎了。     第一批十万灾民从西安出发,一路向着东南而行。     路上每隔五十里,都有东南商人安排的接济点。     在这些接机点,灾民们可以休息,补充食物。甚至衣物破损了,也可以免费更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