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未实施战役机动,加之一线部队过分靠近海岸及江岸,长时期遭受日军舰炮袭击,徒然增加了兵员伤亡。8月23日以后,中国各部队即被日军紧紧咬住无法脱身,往往为一城一地之得失,浴血相拼,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极大限制,无力改变战场局势。仅有的一次主动进击,还因组织指挥不力而失利,此后再未能有任何转机。
而在整个会战中,我军采取逐次添油的战术,只有战役战斗的反击而没有战略上的进攻,战斗多采取短促突击的方式进行,如此呆板的战略战术指导,我军怎么能不处处被动,处处受制于人呢?而失去了主动权的消极防御的军队,又怎么能不失败呢?”
沈云龙说到这里听了一下,又看了看陈诚。陈诚写得正起劲呢,突然发现沈云龙不说了,连忙催促道:“继续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后面还有吗?”
“是的,还有几个方面。”
“那就一口气把它说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云龙你有心了。”
接着沈云龙又开始了他的分析。
“第三,在战役指挥上。淞沪会战我军在指挥上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就是对侧背的战略要地杭州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我军会战初期,曾经设想过日军从金山卫登陆包抄我军战线背后的可能,因此在沿岸建有简单的防御工事,以及留有部队监视。但是后来由于会战越打越激烈,因此将防守杭州湾的部队陆续抽调,支援淞沪,指挥部认为,日军也已经全力投入上海正面作战,不会有兵力再投入登陆杭州湾。等到日军真的登陆金山卫,指挥部又惊惶失措,迟迟不愿作出撤兵决定,直到4天后面临全线崩溃c全军覆没的时候,才下令在上海作战的部队,进行全面的撤退。撤退失机,仓皇下令最终造成兵溃如山倒的局面。
指挥部所犯的另一大指挥错误是,在淞沪会战长达3个月之久的期间,竟然没有派少量部队,或是参谋督导人员,认真实际地检视长江三角洲的国防工事,进行作战之前必要的整理与准备,以及整体防御的规划。结果等到我军从上海地区溃退到防线之后,才发现无法顺利地进入阵地应战,也没有任何的支援与接应,部队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国防线作战,结果几百万元投资的防线,变成了纸糊的防线,被日军不费吹灰之力突破了。上海失守,南京遭殃,国门就这样门户大开。”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x小说网,bxx,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