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一般地说,日方演习的目的性比较强,如:以某街某巷为目标的巷战演习,以某地某军为假想敌的进攻演习等。而中队的演习目的朦胧,大都属“示威”性的演习,就是“不蒸馒头蒸口气”。对于敌方的特点,可能发生的情况,敌方战斗力,将领用兵方法等很少考虑。有一天,日军丰台一木清直大队所部在骑着高头大马的军官带领下,神神气气c威威风风地进了宛平县城东城门,向西门缓缓前进。这位军官轻轻策马,左顾右盼,只见持枪携大刀的中国士兵密密排列在路的两旁,有点像仪仗队。这更加显露出大日本帝人的威风!日军的战马虽然也训练有素,可是它究竟不是天皇宝驹“初雪”,经常见到这样阵仗,这马感到眼生,恰恰此时站在路旁的中国士兵的大刀在阳光下一闪,刺眼的闪光射向马头,这军官的坐骑一惊,向路旁躲去,一脚踩到了一棵小树,小树在马蹄下倒下去。小树边站着一个中国的持枪岗哨。这个年轻的士兵一见树倒,伸手抓住马头的辔头,冲着日本军官吼道:“罚款两角!”
这次日军军官开始很横,要兵戎相见。中国官兵围了过来,说他损坏中国树木,必须赔偿。他回顾左右,见所率中队已经走到城池正中,四面城墙上枪口向内架着机枪,也许四周建筑之中还有伏兵。一旦动手,中国人岂不是在瓮中捉鳖,首先是自己受皮肉之苦。好汉不吃眼前亏,他衡量利弊,还是红着脸很不情愿地掏出了两角钱。“两角钱”事件在当时广为传诵,民众赞誉士兵爱国行为。
沈云龙一直关注着时局的变化,日本军方在中国的行动,背后显然有很深的用意,如今已是阴云密布,看来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沈云龙深感时间紧迫,每天仍然拼命训练自己手下的士兵,特别是土工作业和步兵反坦克训练的时候,历史的车轮还是缓缓地滚动了。1937年7月7日,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感到耻辱的日子还是到来了。
那天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奋起抵抗。可以说吉星文团是打响了“抗战第一枪”。
日军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的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c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c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