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忍不住,扭头看看小姑娘在画什么。只见琪琪格面前地面上,一溜儿一溜儿曲曲弯弯的符号。这符号孙一认识,人名币上也有。

    “你会写蒙古字?”孙一问。

    “会啊。”琪琪格轻轻地答道。

    “蒙古字好学吗?”孙一又问。

    “蒙古字会说就会写,我只用了两个月就学会了。”琪琪格回答。

    孙一一骨碌爬起来,“琪琪格,你教我蒙古字吧!”

    “好啊!”琪琪格乐得眉开眼笑。“我以后每天都来教你。”

    不过孙一叫琪琪格“失望”了,孙一半个时辰就学会了。

    蒙古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同汉字一样是从上向下写。蒙语又是一种发音极简单的语言,只有五个单元音,没有双元音,十七个单辅音,没有复合辅音。

    (作者注:蒙语是否有双元音学术界有争议;现代蒙文中有24个辅音,但是有7个是只用来拼写外来词)

    孙一从小就学汉语拼音,长大又学英语和音标,只要把蒙文字母和音标做一个对映,就可以磕磕巴巴地读蒙文了。

    孙一参考着一张小纸片,指着琪琪格面前地上的一个单词,试着读道:“leader,力德尔,对吗?”

    琪琪格两眼发光点点头,长这么大小姑娘就没见过天下还有这么聪明的人!

    下一个,孙一试着读:“孙一,孙一,我的名字!”

    孙一乐了,一点都不难嘛。

    孙一拿起芦杆,试着在地上一边画一边念,“其其个,对吗?”

    小姑娘兴奋地满脸通红,根本说不出话,一个劲儿直点头。

    孙一接着琪琪格地上的蒙文念道:“一呵阿哈,什么意思?”

    琪琪格磕磕绊绊地说,“就是大哥哥,一哥”。

    孙一再往下读,“塔布囊,这是什么意思?”

    忽然传来一阵欢呼。

    孙一望去,原来巴特尔他们已经把几十束胳膊粗的芦杆用苇索合成了一大捆,中间粗,两头细长。尖尖的两头被苇索绑成向上高高跷起,在孙一看来就是一支长长的绿香蕉。几个小伙子扛着“绿香蕉”到了河里,一二三,丢在了水中。

    巴特尔高声道:“这就是最简单的芦苇筏子!现在芦苇不够用了,派几个人去对岸割芦苇!”

    “芦苇香蕉”在水里摆了两摆,自动翻了个身,尖尖的两头指向空中,圆鼓鼓的肚子稳稳地浮在水面。原来这翘起的尖头还有改变筏子重心,使筏身自动回复的功能。

    不知道什么时候赶来的一条龙一个健步跳了上去,在芦苇筏子上跺了几脚c蹦了几蹦,筏子只稍稍左右摆动了几下。

    一条龙高喊一声“没问题!”,几个袍哥扑棱扑棱“骑”了上去。

    一条龙用木棍一点,园滚滚的芦苇香蕉离开了岸边,稳稳地向对岸驶去。

    杨日天赶忙安排几条羊皮筏子下水护航。

    “想当初,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恐怕也不过如此吧!”摇着羽扇立在岸边的贾道士感慨道。

    “达摩是谁?”闷蛋问道士。

    “一个大和尚,在少林寺出家。”贾道士答。

    闷蛋立刻对满脸得意的巴特尔喊道:“老刘,你不要臭美,这芦苇筏子的本事饿们一个姓达的汉人和尚早就会了!”

    孙一暴汗,赶忙提醒闷蛋:“达摩是天竺人!”

    闷蛋立刻又喊道:“达和尚是饿们天竹人!”

    孙一一脸愕然,“闷蛋,你知道天竺在哪里吗?”

    闷蛋乐呵呵地回答:“不知道。估计离天水不远。”

    巴特尔被闷蛋噎得够呛,恨恨地喊道:“那你们怎么现在不会扎芦苇筏子了?”

    闷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